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南京市检察院举办法学沙龙评电影反思司法实践

2014-06-06 15:37: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在刚才的电影片断中,有陪审员认定被告有罪,是因为被告曾对老师丢石头而进了少年法庭,因为偷车而进感化院,因为抢劫被捕,还曾因持刀械斗被抓过两次。这些都是品格证据。我认为品格证据不能作为定罪证据,只能作为量刑证据。”

    “一次作贼不等于终身为贼。在证据存有疑点的时候,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原则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采信好的品格证据,但是决不能采信不好的品格证据,否则极易产生冤假错案。”

    “我不同意上述观点。应当从尊重事实的角度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所有的品格证据都不能作为定罪的证据。”

    ……

    一场围绕美国经典电影《12怒汉》反映出来的法律问题展开的法学沙龙,日前在南京市检察院3楼视频会议室举行。

    美国经典电影《12怒汉》讲述了一名18岁男孩,被控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法庭上的证据极具说服力,等待12名陪审团成员一致通过。看似已成定局的判决由于一名陪审团成员的异议而变得审慎和复杂。对生命的尊重、对偏见的反思、对公正的责任……逐渐地改变他们的裁定。

    沙龙围绕影片反映出来的法律问题设定了9个议题,分别是: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借鉴与思考、对“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理解、品格证据的可采信问题、谈一谈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理解、客观性证据的审查与运用、证人出庭制度的利与弊、检察机关如何防范冤假错案、如何树立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

    整整两个半小时,该市第一批“百人计划”人员组成的9个小组,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先现场观看与议题有关的视频片断,然后对随机抽取的议题展开了探讨与阐述。

    “围绕一部影片展开法律讨论,这种沙龙的形式非常新颖,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司法实践,观点交锋和思想碰撞促进干警深入思考法学问题,反思司法实践,非常有意义。”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建明应邀参加了沙龙,并进行了精彩的总结点评。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