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浙江杭州政法委副书记畅谈“平安密码”

2014-06-06 14:44: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离开了平安,幸福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年是建设平安浙江10周年,而平安杭州建设已有12年。12年来,杭州10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杭州的平安建设如何布局?百姓的幸福感出自哪里?近日,杭州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副书记、市平安办主任徐小林向记者解读这座幸福之城的“平安密码”。

  “对于幸福感,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幸福感来自于物质生活的富饶、文化气息的厚重、人居环境的宜人,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徐小林说,幸福感源自平安,基于平安。

  杭州是全国最早以党委政府名义提出平安建设的城市,早在2002年就作出了打造“平安杭州”的决策部署。12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突出源头治理,注重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各项举措,不仅打造了治安好、犯罪少的“小平安”,更打造了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平安”。杭州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去年又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综治优秀市”荣誉称号。

  “这是全国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最高荣誉,全国就10个城市,杭州是其中之一。”徐小林欣慰地说,平安创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同时,杭州还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杭州模式”。

  历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重源头治理,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着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同时,着力抓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缓出台或不出台,对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问题,实行项目化监管。

  一方面,杭州十分重视动态协调,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补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调解网络。同时,全市全面深化了“一网三中心、三全十服务”建设,用服务手段解决管理难题,用维权手段解决维稳难题。目前,杭州有网格11512个、服务团队19634个,基本形成了主城区15分钟社区服务圈,做到“每一寸土地都有精细化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贴心服务”。

  另一方面,杭州注重开展应急管理,在区(县、市)建立110社会应急联动指挥中心,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应急管理机构及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基于坚持不懈的探索努力,杭州的这些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也实现了平安、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共赢局面。“‘安居乐业示范区’和‘全国最安全城市’将是杭州的下一个目标。”徐小林说,杭州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他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也能积极参与平安创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小安为大安,共建共享“平安杭州”。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浙江象山:一传销组织三成员因非法拘禁被捕
·浙江宁波中院扩大免交诉讼费范围
·浙江:北仑法院行政诉讼启用“圆桌”模式
·感受深技术强 浙江全省律师给法律“找茬”
·浙江首场领导干部预防职务犯罪宣讲会举行
·浙江嘉兴秀洲借“世界无烟日”开展防火宣传

·浙江嘉兴秀洲借“世界无烟日”开展防火宣传
·浙江启动“百场领导干部预防职务犯罪宣讲”
·浙江:衢州柯城检察院打造“民生检察”
·浙江:天台村村户户都有平安指导员的身影
·浙江台州边防派出所建设注重实效不面面俱到
·浙江宁波北仑警方建首批法制菜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