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司法局坚持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六五”普法、法治泰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保障、拓展普法领域,注重形式创新、推进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工作渗透力、引导力和感染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建立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宣传、文化、广电、新闻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权责明晰、通力协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的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内容。出台《实施文化建设考核细则》,建立健全法治泰安创建考核体系,围绕阵地拓展、作品创作、载体创新等法治文化建设主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考核要求、量化考核指标,并落实了责任和奖惩措施。市普法办定期组织召开普法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及时交流沟通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效推进了法治文化建设进程。
二、加强场所建设,营造浓厚氛围。系统设计和重点建设了一系列法治文化场所,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的普法需要。市普法办依托南湖公园原有景观设施,以石刻、雕塑、展板等为载体,增加法治进程、法治人物、法治格言、法律典籍等内容,建设了集学法和娱乐为一体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深受群众欢迎。宁阳县建成面积达600平方米的大型法制教育警示基地,运用声、光、电等直观、互动的高科技手段,加强对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普法教育。泰山区推行社区“普法超市”、“律师会客厅”,岱岳区建设社区法治广场,新泰市深化普法一条街建设,肥城市建立法治文化书屋和“法治桃园”,东平县打造法治景区,形成了一批新的法治文化基地。目前,全市有6处场所被评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基地。
三、创新宣传载体,强化普法效果。依托泰安普法网设立“法治文化新天地”、“法治文化广场”等专栏,增设法治场所图展、“六五”普法专题片、法制动漫、法治文化书画等内容,并设立“网上法律门诊”,采取网上咨询、网上预邀等形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寻求法律帮助。用活新闻传媒,在《泰安日报》开辟普法专版,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法律在线》、《法制时空》、《以案释法》等法治文化教育栏目,推行以案说法,推广守法典型,全面构建法治文化新闻传播网络。结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和专项治理活动等时机,充分利用出租车LED屏、滚动灯箱、公益性广告牌、公交车电视广播等载体,向市民发送和传播内容鲜明的普法信息、法治箴言,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文化宣传。通过不断拓宽普法领域,营造了“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法治氛围,增强了法治文化宣传的效果。
四、注重文艺创新,增强普法功效。结合泰安文化特色,联合文艺团体开展法制题材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通过法治文艺汇演、法治电影巡映、法治故事宣讲、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建设摄影展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法治元素植入年画、剪纸、书法、诗画等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泰山区将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与普法内容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法治文化皮影戏,在各个社区演出100余场,深受市民喜爱;肥城市、宁阳县借助桃花会、梨花会大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邀请艺术家开展法治书法、法治诗画、法治剪纸等活动,增添了法治文化色彩。通过组织法治文艺下乡、法治文艺进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法治文艺受众的覆盖面,有效提升了法治文化的影响力。
·山东泰安出台二十条便民利民措施
·山东泰安市司法局多措并举助推法治文化建设
·山东泰安市司法局多措并举助推法治文化建设
·山东泰安泰山景区民警多举措让景区既美又安
·山东泰安中院未成年人审判注重建章立制
·山东泰安:政府搭建对话桥梁促进医患和谐
·山东泰安:政府搭建对话桥梁促进医患和谐
·山东泰安泰山景区四项机制严打扒窃违法犯罪
·山东泰安推行固定勤务为校园装上“安全窗”
·山东泰安市司法局强力推进“四个中心”建设
·山东泰安探索建立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站
·山东泰安泰山进行手枪实弹射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