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隋!村里的‘法律小屋’又来新书了。咱们看看去。”
“走吧!这麻将可不能玩了,还是得看点儿法律书!”
把村民薛志国和隋立涛从麻将桌“拽”到书桌上的“法律小屋”,是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司法局在全县建立的100个村级司法综合工作室里的其中一个。老百姓不仅可以免费查阅普法刊物、咨询法律问题,还可以把自家不愿公开的小矛盾小问题拿到这儿来说道说道,村里不少“法治活儿”都被“揽到”这个小小工作室里来。
“建立村级司法综合工作室,是我们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出的一项举措,将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填充’到工作室中,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解决纠纷,及时处理法律问题。”县司法局局长邓忠伟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如今,设在工作室里的100个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与各乡镇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构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办理援助案件624件,受援人数达4500多人,追回被拖欠工资、补偿款和赔偿金等各类经济损失120余万元。
在卧凤沟乡公官村司法综合工作室,不大的图书角总会有村民认真阅读法律书籍;村支部前的宣传栏里,有专人定期更新的法治宣传画;村里的小广场上,十里八村的乡亲们聚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蒙古剧、好来宝、小品等精彩纷呈的法治文艺节目……
“现在,我们村玩麻将的人少了,偷东西、打架的没有了,学法用法的越来越多了,为啥能有这么大变化,那是法制宣传这场大戏唱得好啊!”公官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地说。
县司法局依托村级司法综合工作室建立法制宣传基地,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和形式,在宣传方式上走进群众,内容上贴近群众,使群众看得懂、学得快、记得牢。目前,已利用文化广场举行法治文化演出90余场,村民法律意识在逐渐增强,治安良好,邻里和睦。
在农村,家挨家、地连地、垄靠垄,免不了发生一些矛盾纠纷。小鸡刨园子、猪拱地、狗咬人……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转化为恶性事件。设在司法综合工作室中的调解委员会,对出现的民间纠纷,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调解,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夫妻反目破镜重圆、婆媳不和重归于好、邻里成仇握手言和……截至5月底,全县各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今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73件,成功率达99%。(记者 霍仕明 见习记者 韩宇)
·辽宁阜新:普法,希望在明天
·辽宁阜新检察官为学生上普法课
·辽宁阜新公安机关强化枪爆物品管控
·辽宁阜新专项整治旅游包车安全
·辽宁阜新市严查非法采供血
·辽宁阜新救灾储备能力5年提高20倍
·辽宁阜新救灾储备能力5年提高20倍
·辽宁阜新专项整治旅游包车安全
·辽宁阜新海州侦破系列影楼诈骗案
·辽宁阜新三项举措做强城区巡防警务
·辽宁阜新三项举措做强城区巡防警务
·辽宁阜新贫困人口五年减少67.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