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检察官提示:升学、就业类诈骗案频发,手段多样需警惕

2014-06-03 11:09: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近日,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通报了近3年来就业、升学类诈骗案件的情况。2010年至今,该院共审查起诉升学、就业类诈骗案件11件16人。此类诈骗犯罪严重影响正常的升学、就业秩序,助长了送礼托关系的不正之风,侵害人民财产利益。

  【典型案件回顾】

  【案例一】王伟等四人团伙诈骗案

  2008至2009年间,王伟伙同唐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民办高校“首都信息管理学院”,并建立网站进行大肆宣传。其中王伟系主要负责人和出资人,唐某提供诈骗用电脑等物资,邓某、杨某参与实施联系下线、印制、分发毕业证书等具体行为。王伟每月从诈骗收入中按每月2000元给唐某、邓某、杨某开支。四名犯罪分子诈骗的主要手段为:王伟、唐某在QQ上联系下线,告知下线首都信息管理学院系假学校,要求下线采用各种方式欺骗被害人缴费办理该学校毕业证,并约定每个被害人从下线处收取200元或300元办证费用,下线向再下线或直接向被害人收费数额并无限制性约定。经核实,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间,犯罪嫌疑人王伟等人共发出毕业证200余份,据此侦查机关调取了61名被害人的陈述,其中能够与王伟等人上传到网站数据库的发证名单印证或被害人提供了花钱购得的毕业证书证印证的被害人共43人,犯罪分子从中非法获利8600元。

  后法院判决被告人王伟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被告人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被告人邓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被告人杨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案例二】钟磊、孙某诈骗案

  2007年至2013年间,被告人钟磊伙同孙某虚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身份,以能够帮助他人办理到部队工作解决部队编制为名,骗取了六名被害人的信任,并以疏通关系需要经费等理由,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海淀区、房山区等地骗取上述六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75.8万元。

  后法院判决被告人钟磊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二千元。被告人孙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一千元。

  【案例三】乔军诈骗案

  2009年,犯罪嫌疑人乔军在本市石景山区八角游乐园北侧桥东家面馆等处,以帮助被害人张某某考取海淀区城管大队公务员为由,虚构“疏通关系”、“城管大队队长旅游需要用钱”等事实,分三次共诈骗张某某人民币2.7万元及香烟等物。2013年12月,乔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国际机场候机楼内被民警抓获。

  后法院判决乔军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

  【案例四】赵峰诈骗案

  2009年初,被告人赵峰对被害人郭某等人谎称自己是军人,以能够帮助被害人的女儿参军入伍骗取郭某的信任,后于2009年3月18日晚,在石景山区海巢饭店骗取被害人人民币18万元。

  2009年4月,被告人赵峰对被害人于某谎称自己是军人,以能够帮助被害人的亲属上军校骗取于某的信任,后于2009年7月11日在本市石景山区黄楼工商银行附近,骗取被害人人民币5.5万元。

  后法院判决赵峰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检察官对策与建议】

  为了防止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检察官提出以下建议:

  1.注重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学生和家长应当逐步转变就业观念,从以留在大城市工作转向建设和发展二、三线城市,从以进入政府、部队或大型国有单位为就业目标转向进入民营、外资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的视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作。

  2.学生和求职者应当从强化自身能力入手。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实力是硬道理。学生和家长应当着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求职者应着力于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和升学的问题。

  3.学生、家长和求职者应当通过正当途径参加升学和招聘。学生、家长和求职者应当依据当地政府、招考学校和目标招聘单位的有关升学与就业的规定和程序办事。一方面通过依法办事,大大降低被骗的风险,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升学和就业的成果,另一方面抵御遇事求人的不良作风,共同创建依法办事的社会秩序和风气。

  4.学生、家长和求职者应当在升学、就业环节中提高警惕。应当知道进入名校、正规单位以及参军入伍的条件和程序都是非常正规和严格的,对于声称自己能够帮助找关系考入好大学,进入好单位或者参军入伍的人员,学生、家长和求职者尤应提高警惕。此外,对于熟人介绍的能够帮助升学、就业的人员,应当核实对方身份,切勿基于对熟人的信任而盲目相信熟人介绍的第三人。

  5.鼓励各学校、单位开设便民热线,提供查询服务,以便当事人核实对方身份以及招生、招聘的程序和阶段,避免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