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孙晓军:专啃贪腐硬骨头

2014-05-29 15:10: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山炮”这个词在东北通常被解释为山里来的、没见过市面的意思,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用这个词自我调侃的人叫孙晓军,黑龙江省林区分院副检察长。孙说,他是在山里长大的检察官,确实与社会外界接触少,好处是办起案件来人情阻力也小。也正因如此,近年来黑龙江检察院经常将贪腐硬骨头交给孙晓军带头办理。2014年4月在全国检察机关第八次“双先”表彰中,孙晓军被荣记个人一等功。

31年检察工作积累,25年反贪一线历练,2002年任林区分院反贪局长以来,共主办职务犯罪案件160余件,其中要案和案值100万元以上的32件。孙晓军这组数据要是配上同样51岁的演员方中信,可瞬间变身全民偶像。但现实中的英雄轮廓总与艺术作品差距甚远,常年在一线不分昼夜的工作将其雕刻成一个黝黑的面容、身材微胖以及到点就得吃降压药的东北汉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憨笑着一个劲的问“说啥呀,说啥呀,我也没啥说的啊。”一旁的同事解释说,他不是没什么说的,是办的大案太多了,不知道从何说起。

2009年11月,黑龙江省检察院领导“点将”,孙晓军参加了中石油黑龙江省销售公司副厅级官员王某涉嫌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担任审讯组组长。孙晓军采取了“请君入瓮”的策略,让嫌疑人从沉浸在当年的“丰功伟绩”,不知不觉中切入正题。随后,讲政策、讲亲情、讲案例,使其“无法回头”,不得不“缴械投降”,案件从涉嫌受贿18万余元,扩展到涉嫌受贿859.71余万元 、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1090余万元。在此过程中,孙晓军与王某居然没红过脸。出于对法律威严和检察官尊重其人格、对其妻女人性化关照的感激,王某从侦查、公诉到庭审,认罪态度良好。2011年1月,王某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被告人未提出上诉。

铮铮铁汉也有柔情一面。孙晓军回忆起工作经历中最深刻的一幕,并不是与哪个高官对峙,而是因为身不由己的职业一次次让家人失望。2006年7月中旬,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孙晓军一行5人从办案地从办案地驱车赶往佳木斯,在外办案的80多天里妻子手术刚刚出院、女儿中考、父亲因病住院,这一切都夹杂着牵挂与惭愧。这次回家他原打算在家住一宿,第二天上午再返回哈尔滨工作。孙晓军路上与妻通了电话,妻十分兴奋说要准备点酒菜,请同事们一起到家吃。

干警们听说去孙哥家吃饭,一路唱着、说笑着,办案成功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车驶进了佳木斯后,很快到了我家楼栋门口。孙晓军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来电的是检察长……。风雨中,一把小花伞站在楼下非常醒目。

车停下时,车窗慢慢地降下来,“嫂子好!”干警们齐声向打伞的人问候着,“你们可回来了,下车吧,饭菜都做好了……,”而孙晓军却没有下车,说“我们今晚必须赶回院里,有新的案件”,他随后从兜里拿出400元钱递了过去,说“给爸买点吃的送过去,告诉老人家我忙完就去看他”。 “你不回去看看孩子?”说完用小花伞遮住脸开始抽泣。其他干警见此情景连忙对孙晓军说:“回家住一晚吧,我们等你”。“不行,案情紧急,今晚必须赶回去。”妻子听到这话马上止住了眼泪说“那快走吧,别耽误事,我和孩子没事,爸那儿你放心吧”随后,这把小花伞又遮住了她的脸。孙晓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我记得很清楚,当天回哈尔滨的路上,车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雨水敲击车窗发出的响声,我紧闭双眼,无法抑制泪水的流淌。(记者 张冲)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