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2014-05-29 08:20: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健全监管机制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司法行政机关不断深化对做好首都社区矫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体制、健全的制度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模式,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4万名,解除矫正3.9万名,矫正期间再犯罪率始终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未发生影响安全稳定的重大案(事)件。

    北京司法行政机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一是完善安全防范体系。落实矫正小组制度,小组成员定期沟通,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居所、单位、联系方式、经常活动地区、交往人员、社会活动情况、矛盾纠纷情况、异常表现及其亲属的联系方式等做到“九清楚”。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危险性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全面增强管控的针对性,健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组织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二是开展社区评议。为充分发挥社区的参与监督作用,协调法院对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情况在社区一定范围进行公告,在每个社区(村)设立社区矫正评议员,协助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其遵纪守法、参加社区服务等日常表现情况进行评议,有效提高了监督管理的实效性。三是开展电子监管和指纹报到试点。组织力量研发社区矫正电子监管系统,利用指纹、人脸识别技术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现场报告进行身份验证记载,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立健全刑罚执行机制,增强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性。北京市司法局联合市公检法机关出台了《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衔接配合等予以细化。根据实施细则执行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变化,又出台了《北京市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补充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社区服刑人员限制出境报备、居住地核实等重点环节工作,形成了以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为核心的工作制度体系,同时制发56种执法文书格式,保证了执法各环节的规范。抓住社会调查评估、签署保证书、居住地核实、发放社区矫正告知书、送达法律文书等环节,加强与法院、看守所、监狱的衔接,为接收工作打好基础。全面规范对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和解除宣告工作,提升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完善惩处手段,对于撤销缓刑、撤销假释、决定收监执行的,区县公检法司机关共同研究制定收监预案,及时将罪犯控制并送交看守所,保证了收监工作的顺利进行。

    北京市司法行政机关结合实际,形成了个别教育与集中教育、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心理矫正与行为矫正、思想教育与帮困扶助“四结合”的教育工作方法。全市16个区县普遍建立了阳光中途之家,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法制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咨询等,目前已教育培训5万余人次。对全市新接收和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市司法局负责统筹协调和业务指导,区县司法局负责参加集中教育社区服刑人员的接送,教育中心负责教学和日常管理。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社区服务项目库,采用司法所委托村居分散组织和区县司法局、司法所集中组织相结合的方式,督促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提高了社区服务的教育矫正效果。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