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浙江:宁海公安“阳光执法”百姓点“赞”

2014-05-28 16:00: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平安浙江网 

  “确实是我超车时抢了车道,不好意思。”昨天上午,在浙江宁海县公安局视频中心,市民周女士从交警手上接过责任认定书,心服口服地说道。就在半小时前,她还在为“究竟是谁剐蹭了谁”跟另一位车主吵得不可开交。警方证据一公开,争议自然息声。

  小小细节,体现的是宁海警方推行“阳光执法”中的改变。从2003年起,宁海县公安局不仅实现了执法质量全省“十一连优”,并且连续3轮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县级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公安机关。

  法医坐堂

  “我觉得我的腰伤就是被他们给折腾出来的,你们一定要帮我解决一下。”前天上午,胡大伯跑到宁海县公安局的信访接待大厅,气愤难平地说。原来,为了空调滴水的问题,他和邻居已经吵闹多次,还闹到了派出所。

  虽然知道滴水问题不归派出所管,但胡大伯不甘心,“我的腰是在和邻居争吵时扭伤的,这事儿民警管不管?”这次负责接待胡大伯的,除了信访科的民警,还有一位特殊的医生———法医蒋剑峰。“胡大伯,别着急,你腰上的伤,我给你看看。”说罢,蒋剑峰为胡大伯做起了检查。

  很快,鉴定出来了:胡大伯的伤情并未达到立案标准。不过,蒋剑峰除了向胡大伯阐述立案标准以及验伤知识外,还当起了和事佬,答应找个时间再上门做做胡大伯邻居的思想工作。“还有,大伯,这伤没事,多休息休息就好了,你放心。”

  “既然医生都说这伤不碍事,我还有啥不放心的呢?”临走前,胡大伯笑着说,有负责验伤的民警在,他心里特别踏实。

  从2012年起,宁海警方就在信访大厅设立了法医接待室,对一些涉及伤害案件的家属提供法律帮助,“一方面,可以让家属知道这伤到底属于什么标准;另一方面,也是在监督基层公安是否对案件进行了依法公正的处理”。

  头戴“小橙帽”

  在宁海公安机关办案区的各个等候室里,有个有趣的现象:所有值班人员都头戴一顶橙色的反光帽。

  事实上,这是宁海警方所推出24小时全天候智能巡更管理,对“疑似脱岗”和“疑似睡岗”的情况实现自动报警,弥补人为管理漏洞。

  这套系统到底有没有用?记者当场做了一个实验。记者戴上反光帽,进入一间空置的值班房里,手里拿着笔记本,保持着同一坐姿,坐在凳子上。5分钟后,就在记者觉得成功“骗过”巡更系统之时,“嘟嘟”的蜂鸣声就从派出所的总值班室里响了起来。很快,多名值班民警就赶了过来。

  “这样做既是防止出现值班人员打盹、脱岗的情况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被看管人员的权益,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宁海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法眼”全监控

  在宁海桃源派出所,执法场所被严格分为办案区、接待区、办公区、生活区4个区域,其中办案区域实现录(音)像全覆盖。“所有办案过程全都进入‘法眼’监控。”桃源派出所所长骆昌定说。

  在办案区通往办公区域的通道上,墙上一则提醒惹人注意,其大意为:请各位警官注意,不要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入办公区,否则将作为违纪处理。

  这是宁海县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宁海县对县局办案中心、18个派出所办案区和看守所15间提审室进行全面改造。

  一个人说了不算

  面对形形色色的嫌疑人,执法机关如何把握公平公正,做到一视同仁?破解这道难题的答案也很简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转。

  在宁海,面对类似“这人能不能办理取保候审”的问题时,一个人拍板说了可不算。“我认为,办理取保还是可行的。”“我觉得不太合适,原因如下……”上周五上午,宁海县公安局几名局领导齐聚会议室里,大家讨论的焦点是一名涉案嫌疑人是否取保候审。几经讨论之后,局里驳回了相关取保候审的请求。

  “要使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得时刻将权力放在阳光底下。”宁海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叶警青说,今年以来,宁海县公安局建立了《案件集体会商制度》,成立案件集体会商工作委员会,对实践中碰到的重大、疑难、复杂或有较大社会影响等案件实行案件集体会商,确保依法办案、严格执法的要求真正落实到位。

  在“阳光执法”的理念下,宁海警方健全刑事案件回访、110接处警自动回访、人大代表参与执法活动等制度,推广行政案件公开审理和“说理式”执法活动;为了回应群众疑惑,警方推行“行政许可向申请人公开”、“行政管理向同行业公开”、“处罚类案件向利益相关方公开”、“标准程序向全社会公开”,做到执法公开透明,提高公安公信力。

  “阳光执法”赢得了百姓的口碑。“今年以来,我们还没有接到一起有关民警在审讯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投诉。”宁海县公安局法制大队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