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王梅:高墙内的柔情女警

2014-05-28 10:33: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高墙内的柔情女警

  ——记“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梅

  她,1米65的身高,白皙的皮肤,长发飘飘,一身威严的警服映衬着俊秀的脸庞,洋溢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她用3年时间,把一个落后拘留所带出了低谷,跻身全国公安监管系统先进行列;她把拘留所办成矫治灵魂的亲情学校,她把拘留所建成标准规范的温馨家园;她全面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用真诚融化对抗、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真情感召良知,教育转化违法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她就是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所长王梅。公安部监管局局长赵春光盛赞:“铜山区拘留所为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树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徐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孙建友称赞其:“小单位也能有大作为!”

  做点燃爱心的使者

  王梅到拘留所工作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督察民警,局领导“慧眼识珠”,把整治拘留所落后面貌的任务交给了她,让其担任副指导员,主持全面工作。王梅一边熟悉业务、调查研究,一边规范执法、化解矛盾。

  2012年,李某因在家经常辱骂、殴打婆婆,最终因故意损坏其婆婆财物被拘留,发誓出去后进行报复。王梅了解情况后,多次与李某拉家常,和她探讨“百善孝为先”的做人道理。3月3日,李某34岁生日当天,王梅带着全所8名民警,为其精心设计了一场感人的生日祝福。当爱人捧着一份精美蛋糕出现在面前时,李某热泪盈眶,这是她34年人生过的第一个生日。李某紧紧抓住王梅的手,泣不成声:“王所,你们这么关爱我,我再做不好不是人啊!”当场给婆婆打电话道歉赔罪,发誓遵守孝道,改过自新。

  铜山区拘留所年均收拘量在1700人次,被拘人员入所后或消极沮丧,或激烈对抗,或麻木不仁。为此,王梅多次和同事们探讨磋商,决定彻底转变观念,切实更新思路,把拘留所办成矫治灵魂的亲情学校,深入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

  已有3年吸毒史的牟某,去年3月14日因吸毒被拘,表现极为烦躁,不配合管理,多次寻机自杀。经过深入接触,王梅察觉牟某的自暴自弃很大原因在于家人对其失望与放弃。于是,王梅5天内3次到牟某家上门走访,耐心细致劝导说服。最终,牟某家人逐渐抛开成见,最后主动要求到拘留所参加亲属座谈会。3月22日,牟某的叔叔和哥哥出现在被拘人员家属座谈会上,这令牟某痛哭流涕,决心痛改前非,彻底戒除毒瘾。

  “爱是沟通心灵的最好语言”,王梅深有感触,“作为管教民警,我们要用真爱点亮被拘人员心中的希望之灯,让他们向往美好,看到未来,回归社会,重塑人生!”

  创法治家园的品牌

  刚开始主持工作的时候,摆在王梅面前的铜山区拘留所可谓“一穷二白”、破烂不堪。面对窘境,王梅没有气馁退却,而是想方设法,迎难而上,艰辛创业。

  王梅“要做最好”的决心和“誓不服输”的劲头,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在铜山区公安局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先后投资300余万元为拘留所改善了办公条件,先后为拘留所增配了警车、电脑、电视等装备,升级改造了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

  不能事事向上伸手要照顾,还要自力更生解难想点子。王梅带着全所民警自己动手,破墙开门,买来涂料油漆,自己刷墙漆窗,硬是在极有限的办公场所中又改造出集体教育室和集体就餐室。为调整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在拘人员物品保管室、提询室、会见室等场所保证工作需求,王梅一年之内三次带头搬挪自己的办公室。从区局找来废弃不用的乒乓球台、室外活动器材,修好后供被拘人员活动。请来专门人员对监区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分步开展警营文化建设。同时,还对监室洗漱卫生区进行人性化改造,体现人文关怀。

  苦心未枉费,旧貌换新颜。走进现在的铜山区拘留所,环境整洁,设施齐全,让人倍感温馨。

  硬件设施有效改善,软件建设齐头并进。为提高管理水平,王梅带着同事们“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单位学,向省内先进拘留所学,请省厅、市局专家亲临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整理出台规章制度,总结梳理方法技能,固化工作标准流程。先后归纳出重点人员四分类、重点案件六分法、矛盾化解六技能、九流程等工作法,推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带团结向上的警队

  铜山区拘留所包括王梅在内共有9名民警,其中7人是军转干或有过当兵经历,王梅顺理成章成了“兵头儿”。在这群“兵”面前,王梅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身先士卒,真心关爱,赢得了战友们的敬重和拥戴。

  拘留所每次值班都要连续工作36个小时以上,警力不足的时候,每两天就要值一次班,遇到突发情况,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王梅除担任所长,还兼职内勤、女管教工作。两年多来,王梅同男民警一样值班备勤、夜间巡视,除夕、中秋、元宵等绝大多数节假日和休息日均在所里同被拘人员一起度过。刚到监所工作时,儿子还不满5岁,正是需要照管的年龄,王梅没有退却:“在工作与家庭之间作出选择是艰难的,但当工作需要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和被拘人员在一起。”

  为给被拘留人员编写合适的教材,王梅曾加班加点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回家,白天和被拘人员交流了解需求,晚上搜集整理资料信息,最终,精心制作出法制宣传系列读本,共分综合篇、涉毒篇、交通篇和涉访篇4个分册。内容以法律法规、警示案例和心理疏导为主,按照在拘人员违法类型人手一册,成为被拘人员教育转化、启迪思想的“掌中宝”。

  拘留所工作按部就班,单调乏味,如何带好队伍,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主动性,是王梅经常思考的课题。为让民警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拘留所严格落实民警休假制度,组织民警外出考察学习;开展“三个一”活动,民警生日献上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声祝福;民警因病住院、婚丧嫁娶,所领导班子集体看望、慰问。每年“三八”妇女节,王梅都要为每名男民警妻子精心订购一束鲜花,要求把向妻子献花作为任务完成,第二天汇报完成情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工作中,王梅很注重集思广益,充分尊重每个民警的想法,鼓励民警为工作想点子、出主意,对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积极采纳落实。为切实提升队伍战斗力,王梅坚持每周一组织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管理系统培训,定期对民警进行监管知识培训测试,对传统监管理念进行更新。

  在王梅的带动下,铜山区拘留所2010年以来,每年一个新台阶,2013年通过公安部验收,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拘留所。拘留所全面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规范执法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经验做法被公安部在全国推广。2013年,拘留所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全所民警人人立功受奖。王梅个人也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监管系统先进个人、全省群众工作标兵、徐州市三八红旗手、徐州市公安局十佳所队长、铜山区政法系统先进杰出代表;2013年度,被评选为徐州市第二届“十大法治人物”,同年9月,上榜“中国好人榜”,并被破格提拔为铜山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2014年1月19日,被评选为徐州市首届“我最喜爱的十大爱民警察”;2014年5月4日,被授予“江苏青年五四奖章”。(特约记者 潘建良)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