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司法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努力开发多门类、多品种、多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核心业务,逐步形成服务产品体系。
政府服务项目系列化。建立人大、政协、政府法律顾问团常态化的联系和服务制度,就公共事务管理、重大项目建设、征地拆迁、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等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政府部门信访接待、参与信访听证并为重点信访矛盾化解提供意见建议。将政府法律顾问、律师参与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工作实际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
法治文化项目产业化。开发港城法治文化旅游项目,将渗透在港城山水、广场、古街、馆厅、公园等各色景观中的法治元素向群众展示,全市可看性强影响力大的法治文化景点串联绘制成精美的法治文化旅游地图。
民生服务项目专业化。推进已有的环保、交通、物业、医患、消协等八大专业调解平台纵深发展,针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添加拆迁安置等新平台,创设调解超市、调解坊等各类新载体,关注劳动争议、农民工权益保障等领域,开展专业化精细化调解服务。深入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个性化调解品牌,打造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专家库,为调解工作注入新鲜活力与专业人才。
载体建设项目微型化。推行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课堂等法律服务微平台,广泛传播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婚姻、赡养、网购、讨薪、交通安全等法律法规知识,解答群众涉及咨询、公证、援助、鉴定等的法律问题,提醒帮助群众注意规避隐藏在生活中的各种潜在危险等。
惠民服务项目集约化。完善法律援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乡镇、社区建立法律援助规范化联系点,切实畅通困难群体维权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公证、司法鉴定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做好法律援助与法律帮助的衔接。公证、司法鉴定面向基层,在乡镇设点实行咨询和预约服务,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减少群众的不便和繁琐,节约他们劳动时间和办事成本。
公益服务项目规模化。强化“律师说法”大型直播节目的公益宣传、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保障民生中的作用。推行“残疾人维权岗”、“青少年维权岗”、“巾帼维权岗”等公益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团”、“未成年人维权志愿团”等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向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化、规模化公益法律服务。加强“三农”公益法律服务,为土地承包流转、集体资产收益分配、农民社会保障、产业大户结构调整、农村金融规范发展等提供专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