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国际媒体关注亚洲新安全观

2014-05-27 14:07: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亚信峰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此次峰会将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不仅亚洲国家的政府、媒体、民众对此次峰会给予了充分关注,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媒体也对峰会进行了追踪报道,尤其关注此次峰会首次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

    □张春友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以下简称“亚信”)第四次峰会本月21日在上海落下帷幕,来自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负责人或代表参加了此次峰会,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伊朗总统鲁哈尼、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等11位国家元首、4位政府首脑、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成为亚信成立以来与会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亚信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2年在第47届联大会议上倡议建立的,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亚信为不同宗教、不同意识形态的亚洲国家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求同存异的平台。亚信究其根本是一个对话机制,随着国际热点问题的不断东移,亚信面对亚洲日益复杂的局势少有作为。此次上海峰会,中国秉承亚信协商合作的宗旨,推动成员国求同存异,密切合作,致力于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并根据亚洲地区的新威胁、新挑战,赋予亚信更多实质内容,既符合本地区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推动和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成员国共同发表上海宣言

    此次亚信峰会,与会国一致同意并通过了《上海宣言》,包括互不侵犯、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鼓励彼此包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开展文明对话,拒绝双重标准,主张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等。从该宣言中不难发现,《上海宣言》是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进一步延伸和发扬光大。

    发展是硬道理。此次亚信峰会,与会国家一致认为,未来应该将亚信发展成为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成为一个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合作平台,为此要加强亚信能力建设,要落实相关领域已经达成的相互信任与协作的措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的主旨讲话,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指明了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得到广泛认可。

    针对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威胁,中国号召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加大打击力度,使本地区人民都能够在安宁祥和的土地上幸福生活。

    “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习近平主席对构筑新型亚洲安全观做了上述总结。

    亚信并不针对第三方

    冷战已经结束二十余年,但一些国家的冷战思维仍根深蒂固。随着阿富汗撤军,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断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同盟,美菲军演、对台军售更是公然鼓励区域军备竞赛,对地区稳定构成严重挑战。全球金融危机后,亚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但该地区朝核六方会谈陷于停滞、阿富汗问题尚不明朗、海洋权益纷争持续发酵,加之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介入,给亚太地区各国的稳定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新型亚洲安全观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不对抗、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共同发展。亚洲的问题需要所有亚洲国家共同解决,但同时,亚洲的安全合作也是开放和包容的,亚洲愿意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但前提必须是,域外力量要在亚洲的安全事务中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出炉

    此次亚信峰会期间,中俄共同签署了《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及涉及能源合作的一系列合作协议,中俄元首还在上海军港联袂出席了“海上联合—2014”联合演习开幕式。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在普京访华结束前一刻得以签署,为中俄关系在新时期注入稳定动力,也为两国未来能源合作指明方向。

    本月21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下,中俄两国政府《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正式签署。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俄罗斯面向欧洲的能源出口因乌克兰问题可能受到影响的背景下,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签署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俄两国在亚信和上合组织框架内深化务实合作对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有着独特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中俄天然气协议的签署被认为是普京应对西方制裁的一个重大决定,4000亿美元的大单,足以让“西方”眼红,让俄罗斯安枕。这方面,市场反应最为明显,中俄天然气协议一经签署,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莫斯科交易所的股票应声上涨2%。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近年持续高速平稳发展,对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1692亿立方米,增长12.9%;中国天然气产量为1210亿立方米,同时,天然气进口量534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达到了31.6%。预计2015年中国天然气缺口或将达到600至1000亿立方米。

    在此背景下,引入俄罗斯天然气,不仅是弥补我天然气缺口,提高能源战略安全度,同时,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对我国治理环境污染也具有现实意义。

    可见,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签署,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更为深远的政治安全、能源安全问题,将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赋予更多实质内容,对地缘政治稳定也将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