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法律援助服务改革,提升管理工作规范化,杭州市法律援助管理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共明确25类300余项工作清单和27项100余个环节管理清单,进一步解决每个岗位“干什么”、每件事“怎么干”的问题,从而形成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监督制约的工作机制,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再上台阶。主要做法:
一是抓职权事项规范,明确权力运行清单。按照法律法规赋予法律援助权力及党委政府服务民生要求,及对其法律援助有关权力及服务事项进行梳理,重点明确法律援助案件审批指派、案件跟踪监督、结案审查批准、案件补贴审核发放、典型案例收集等职责,形成了法律援助管理工作流程内部流程图,更好地方便廉政风险防范及监督控制,为规范权力运行提供了保障。
二是抓日常管理规范,明确内部管理要求。该清单结合法律援助工作特点,对法律援助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如法律援助、法律咨询、行政后勤等进行全方位规范并形成配套机制,不断优化办案、运转、奖惩、考核等工作,促使法律援助案件旁听庭审、案件回访、案件质量评估、案件质量监督检查通报、案件投诉处理等各项具体工作的高效落实,以便于以综合动态地管理强化内部监督,从而全方面多维度促进工作履职。
三是抓部门职责规范,明确岗位事权边界。对涉及的25类300余项工作清单和27项 100余个环节管理清单进一步明确,做到职责明晰,要求清楚,权责分明,全部落实到岗到人,避免因职责交叉、界限不清,而导致管理工作出现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实行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履职情况考核,促进岗位履职情况与年度考核评比相关联,推进整体工作相互监督、相互对接,从而实现改进作风、提能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