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甘肃全省命案发案已连续5年下降。这与2009年来甘肃省公安机关针对命案持续高发的态势,坚持把预防和减少命案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来抓,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多措并举抓源头密不可分。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全省命案发案比2009年下降30.6%;现行命案破案率连续5年上升,2013年达到97.5%,比2009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全省8个市州、74个县区实现命案全破。
四措并举,全方位开展命案侦防工作
“近年来,我们坚持综合施策,全方位开展命案侦防工作,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甘肃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公安厅、省综治办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命案治理专项行动,并纳入全省综治考核项目,加大考核权重。对命案大幅上升的地区,他们实行“一票否决”;对命案高发的市县,他们列为重点地区实行挂牌整治。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考评、落实管控责任等方法,全省重点地区命案发案全面下降。
针对“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占命案比重较大的情况,各地公安机关突出源头治理,强化民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并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有效预防了因矛盾纠纷化解不力酿成的恶性命案。2013年,全省“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比2009年下降45.7%。
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命案多发部位和行业场所的治安管理,大力加强社会面、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治安巡逻和定点执勤,深入推进视频系统建设,提高街面见警率,大大压缩了因抢劫、抢夺、斗殴等引发的命案。据统计,2013年,全省发生在公共场所和街面巷道的命案比2009年下降63.5%。
同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被害人,省公安厅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民政、财政等8部门制定出台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暂行办法,并加强与卫生、民政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110与120联动机制,设立定点医院,开通抢救被伤害人员的“绿色通道”,建立命案伤员抢救基金,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少死亡人数。
创新三个机制,构建命案侦破新模式
甘肃省公安厅制定出台全省公安机关侦破命案工作机制,明确规定凡发生致1人死亡的命案,县(市、区)公安局长、分管副局长、刑警大队长、派出所所长在第一时间到现场指挥,调动警力、财力、物力,为命案侦破提供有力保障;凡发生致2人死亡的命案或者持枪杀人、投毒杀人等命案,市州公安局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必须到现场指挥;凡发生致3人以上死亡的命案,可能形成系列命案的,省公安厅刑侦总队主要负责人和市州公安局长必须到现场指挥。
同时,他们完善合成作战工作机制,打破刑侦部门唱独角戏的格局,逐级落实刑侦、网侦等警种同步上案的命案侦破模式。对现发命案,迅速启动以110为龙头,刑侦、治安等警种合成作战的工作机制,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形成强大侦破合力,做到接警处警快、勘查访问快、围追缉捕快、部署措施快。2013年全省侦破的命案中,在一周内破获的占78.4%。
他们还建立命案侦破、预防、奖励、倒查和追责制度。对当年命案侦破未达到“两升一降”目标的市县公安机关,不予参评全国、全省优秀公安局,并要求分管刑侦的副局长和刑警大队长到公安厅说明情况;对命案全破的市州公安机关予以通报表扬,对在侦破命案中贡献突出的个人予以记功,充分调动了民警的破案积极性。去年11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在全省开展的社会治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共破获命案积案4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5名,其中破获10年以上积案35起。
夯实基层基础,为命案侦破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甘肃省公安机关强化刑事技术建设,重点加强县级公安机关技术室建设,积极推动DNA实验室建设应用。目前,已有9个市州建成DNA实验室。他们还着力抓好警犬技术的建设应用,已建成14个警犬基地,在命案侦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他们大力深化现场勘验、DNA数据库、指纹识别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强化信息源头采集,注重信息研判,拓展深度应用,有效提升了工作水平。此外,省公安厅以基层刑警大队和责任区刑警中队为着力点,大力推动市州刑警支队实战化,在人、财、物等方面给刑侦工作予以倾斜,全面开展刑侦队伍专业轮训,着力提高指挥员决策指挥能力和全警实战能力。从2008年开始,省公安厅每年组织2批基层刑警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进行系统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11期770人,有力提高了全省刑侦队伍的整体素质。(记者 陈志刚 通讯员 谢天英)
·“警界保尔”陈冰:把应该做的工作都做好
·民警陈冰蒋卫红获殊荣
·独臂侠陈冰:坚守刑侦一线 青春激荡寻人生梦想
·陈冰的一天
·陈冰:跟工作先“结婚”后“恋爱”
·陈冰日记摘选
·陈冰日记摘选
·当代公安保尔陈冰
·重庆市公安系统掀起向陈冰同志学习的热潮
·北部新区民警陈冰单手书写精彩人生
·陈冰:我要和大家一样
·独臂刑警陈冰挖新案出现场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