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中院院长肖新平(左三)经常与爱好学术研究的青年法官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刘向伟 摄
娄底中院的法官深入园区企业调研。 严文郁 摄
在法院系统素有“学术奥林匹克赛”之称的全国法院学术研讨会上,近两年来一个中院的名字连续出现,排名也从跻身全国中级法院10强后又跃居第一位,形成法学理论研究领域让人惊叹的“娄底现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称赞。这样一支理论湘军的异军突起,是偶然还是必然?它的成功究竟有什么秘诀?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秘法学研究的“娄底现象”。
全国第一——
“娄底现象”让人惊叹
湘中娄底,这座位于湖南地理位置中心的资源城市,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是近年来,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却在全国法院系统和法学理论研究界崭露头角,塑造了法学理论研究的“娄底品牌”,吸引了许多外地法院前来学习取经。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第二十五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中一举夺得10项大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4篇,优秀奖5篇,综合排名列全国中级法院第一名。
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至今已连续举办25届,代表全国法院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是我国法院系统参加人数最多、会议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其获奖论文均是全国法院及相关单位经过层层筛选上报,从上万篇报送论文中经过严格程序评选出来的,竞争异常激烈,全国各地法院均以在该讨论会上获奖为荣。
近年来,娄底中院十分重视法学理论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打造自身品牌。在最近几年的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中,娄底中院以强劲的势头跨入全国法院学术前列,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湖南法院理论研究的历史。这次在全国法院第二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上的获奖数也远远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发达地区的中级法院,名列全国第一名,赢得了广泛赞誉,引起了法院系统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同时该院注重理论指导对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2013年,娄底中院综合司法绩效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刑事审判、行政审判、司法警察工作分获全国先进;民商事审判荣获全省先进,并成功获得最高法院指定的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涉诉信访等工作保持全省先进地位。
院长带头——
理论研究步入“快车道”
2014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当大家还沉浸在新春年味中时,娄底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肖新平就召集全体调研论文的重点作者们召开专门座谈会,了解他们在理论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想法,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与他们一起讨论2014年的主题和方向,鼓励他们结合审判实践,积极开动脑筋,深入开展法学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以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审判工作,创造更好的工作成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肖院长这么重视理论研究,不仅给我们鼓励,还亲自带着我们一起进行探讨和研究,让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现在我们的调研工作已经步入了‘快车道’,相信今年一定能写出更多的精品调研论文来。”这是该院研究室主任魏学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的上述表示。一把手的这份丰富的“精神大餐”也让论文写作者备受鼓舞。
娄底法院理论研究工作取得的成绩亦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康为民多次到娄底法院进行调研指导,娄底市委书记龚武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易春阳、政法委书记吴建平也非常支持法院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此,娄底中院党组把理论研究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作为人民法院一项重头工作来抓,作为推动法院审判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来谋划。
“调研是高质量的审判,法院理论研究工作和审判工作同等重要。”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肖新平对法院理论研究工作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起草过全国政府系统第一个听证会制度,获评首届湖南省十大法制人物,并在法学界权威刊物《法学杂志》上发表过长篇论文,务实、思考、创新是他的风格。他对该院的调研工作真正做到了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参与。他主持修改了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将理论研究纳入精细化管理考核体系,加大奖罚力度。并将研究室和办公室分署办公,把研究室打造为专门调研机构。在每年年初的全市法院工作会议上,他都要对理论研究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强调理论研究工作对于指导审判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把手”工程不仅体现在亲自抓,还体现在亲自写上。院长主动提出加入写作队伍,全程参与论文写作,并结合司法实践,针对当前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权利保护漏洞,对我国紧急审理程序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与研究室法官陈家傲共同撰写《权利保护与漏洞填补:行政诉讼紧急审理程序之构建》一文,荣获全国法院第二十五届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一等奖,这也是湖南省法院系统时隔十几年后再次获此殊荣。湖南省高院党组为此专门研究决定,对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肖新平及获奖作者记一、二、三等功。
厚积薄发——
七步法”积聚能量
每年一度的法院学术讨论会对于娄底中院来说,既是一场学术旅行的重新出发,更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与磨练。“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对于每次学术讨论会,娄底中院都进行充分而周密的部署。
经过几年努力,该院完善了调研考核、奖励、成果转化等工作制度,形成了长效机制,并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形成了完整的“七步法”模式:工作部署—资料购置—时间保障—写作培训—修改完善—督促检查—筛选报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给法官提供良好的写作条件,该院开通了数字图书馆,建立了干警阅览室,添置大量法学著作和论文写作参考书籍,并为重点作者们购置了专门的学术论文参考资料,为法官开展学术研讨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并营造出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年的学术讨论会启动后,该院要召开几次理论研讨座谈会,邀请获奖作者介绍经验,为重点作者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写作者之间深入交流。该院还邀请省法院的专家、省高院研究室负责人、学者为论文写作者授课,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水平。并推出“走出去战略”,经常派学术骨干到其他省市法院学习、调研,加强学术交流,开拓写作者视野。
该院还在人才储备、组织保障、考核奖励等各方面予以了充分保障,对于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成绩的法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表现特别突出者,在政治上优先进行提拔和重用,以此激励干警,提高战斗力。
文化铸魂——
向学习要生产力
在娄底中院,经常会上演这样“特殊”的法律课。讲课的“老师”往往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而仔细听课并认真做着笔记的“学生”,则是包括院长肖新平在内的全体院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
学习的主题从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到中央和省、市的各级会议、文件精神,还有政法系统开展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学习的人员也日益扩大,从领导班子到审委会委员,从庭室负责人到普通法官。
“向学习要生产力,我们每一个人不仅要当好‘学生’,还要当好‘老师’,大家都要争取上讲台当‘老师’,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激发学习兴趣。”肖新平总是这样鼓励干警。
近年来,该院党组以法院文化建设为依托,努力打造“学习型法院”,推进人才兴院战略工程,以学术研讨工作促进法官理论素养的提升,带动法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学习成为了该院不断获取荣誉的不竭源泉。每周都要组织中心组学习活动,开展资深法官授课活动,由刑事、民商事、行政审判战线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公开讲课,提高全院法官的审判能力和水平。2011年以来,该院组织法官参加各类培训活动达320人次。该院还积极推动“专家型法官培养计划”,派出优秀法官到高校等单位挂职。
“向学习要生产力”,也成为该院不断创造一流业绩、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制胜法宝。该院的“学习型法院”建设得到了当地党委的高度认可。2013年,娄底中院捧回了娄底市委授予的“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十佳先进单位”的奖牌。
学以致用——
审研结合成效好
“非常感谢法院为我讨回了血汗钱。”当娄底市下辖的冷水江市人民法院判决冷水江市某煤矿必须限期将15万元押金和52174元工程款支付给自己时,通过法院行使释明权赢得诉讼的冷水江下岗工人曾某眼睛里噙满感动的泪水。
娄底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全市涉煤案件数量不少。为了正确审理煤矿生产安全案件,依法严厉打击涉煤安全生产刑事犯罪活动,娄底市两级法院能动司法,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咨询,召开现场座谈会听取意见等形式,不断探索涉煤案件审理新模式。经过深入调研后,最终转化形成了关于涉煤案件审理的指导性文件,为辖区法院统一裁判提供了参考,也形成了一批优秀调研论文。
“好的论文往往都是靠脚板跑出来的!”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密不可分、相互促进。而要搞好理论研究,调研走访至关重要。该院一个多年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这样说道,“任何一篇法学论文的出台,都是必须先经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掌握实际情况,再精心锤炼而成的。没有充分的调研,就不可能有切合实际的成果。”
理论研究与审判实践密不可分、相互促进。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进而指导审判实际。仅2012年以来,娄底中院就形成各类材料200余份,完成省级和市级重点调研课题9个。其中被最高法院、省高院和各级机关采用160余份,中院据此形成的制度和文件达30余份,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简报上的一篇调研文章获最高人民法院江必新副院长批示。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经过深入调研后出台的《关于为工业四年倍增计划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获得了娄底市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在抓好富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调研的同时,注重深层次调研,以丰富和完善领导决策。一批围绕法院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所取得的成果,相继转化为有关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如外嫁女、涉煤案件审理的调研课题,经过讨论研究后,转化形成了指导性文件,为辖区法院统一裁判提供了参考。
厉兵秣马——
打造精英团队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 葛优在影片《天下无贼》的一句普通台词,成为经典名言,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才的重要性。
娄底中院也深谙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法院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个道理,积极推进人才兴院战略。该院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术研讨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了以该院研究室为依托的学术带头人机制,经过几年努力,在全市法院尤其是在中院逐渐形成了一个理论研讨群体。
该院不仅注重重点培养学术骨干,还不断挖掘学术新人,培育新的学术“种子”,为学术研讨工作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近年来,娄底中院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持续公开招录高学历人才,目前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法官比例达到18 %。该院每年都会组织对新进人员进行考察,对于学术水平高、写作能力强的配备到研究室工作,充实理论研究部门力量。
辉煌和荣誉的背后有着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所有重点作者在承担沉重的案件任务之外,还要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撰写论文,而这一过程持续下来就是漫长的三四个月。有一位女法官已经连续四年参加学术讨论会,为了让自己的论文更加精益求精。临产前两个月,她仍然坚持写作,对论文中的数据反复核对,案例反复核实,论据反复推理,最终交出一篇优秀的论文。
正是有着这样一个意志坚韧、永不言弃、奋勇争先、富有战斗力的学术团队,该院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才取得了如此可喜的成绩,而在其他各类法学论坛上也是战果辉煌。2013年,该院两篇论文分获国家赔偿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征文一等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主题征文一等奖;在其他几项国家级法学征文中获二等奖2名、优秀奖2名。另有26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2012年以来,该院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案例60余篇。该院完成了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转型。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法学理论研究“娄底现象” 一时声名鹊起,并逐渐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闪亮名片。我看这并非偶然,我们不难发现娄底中院的致胜法宝是什么。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种现象将为建设“平安娄底”、“法治湖南”、“幸福中国”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记者 傅召平 通讯员 刘向伟 严文郁)
·湖南衡阳传销组织连发3起命案 警方已刑拘24人
·湖南政法委书记:强化法治思维增强为民意识
·湖南株洲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化解矛盾纠纷
·湖南永兴:“三字查车”打盗抢 尽心履职保民安
·湖南:锻造“四过硬”检察队伍
·湖南石门:打造公正廉洁警队 树立亲民形象
·湖南石门:打造公正廉洁警队 树立亲民形象
·湖南司法厅厅长: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湖南宜章县司法局打造"四平台"为民排忧解难
·湖南"临武瓜农事件"二审宣判
·湖南长沙特巡警支队以四字法则强化队伍管理
·湖南省减刑、湖南假释工作协调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