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谈法治

网拍房产:在公开中感受公正

2014-05-19 10:56:4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5月14日上午10时,北京法院系统在淘宝网上正式拍卖3套本地房产。这是继2012年浙江法院系统尝试零佣金网络司法拍卖以来,地方法院系统开展的网络拍卖涉诉不动产新尝试。尽管最终只有1套房产顺利开拍,却理应为此大胆探索点“赞”。

  201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深化司法拍卖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涉诉资产的拍卖逐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竞价,以电子竞价方式取代击槌成交。对于司法网拍,社会各方有弹有赞。弹者,多为拍卖组织,深究其因,不外乎零佣金的网拍彻底打破了传统拍卖业的盈利模式。赞者,则为泱泱网民,认为网拍更加透明、公平、公正,既可杜绝人为暗箱操作,又能确保在成本最低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无论以上种种,对于债权人权益保护而言,能给拍卖物找个好东家、卖出好价钱才是“王道”。

  比起传统拍卖,通过网络进行拍卖的优势十分明显。从击槌成交到电子竞价,借鉴了网上商务的“P2P”模式,省略全部中间环节,让司法权直接触摸社会公众,在实现司法效率巨大提升的同时,有效探索了大数据时代司法为民的新路径,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监督司法、享受司法公开公正带来的法治红利。这种依托网络科技发展的创新,让看似呆板的拍卖行为不再受制于时空、地域的限制,更显亲民、高效、灵活。网络让司法拍卖真正走下“神坛”、退去神秘,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价高者得”这一最简单、最快捷、最节约的方式在可能触及的最大范围内得以实现。

  司法拍卖上网,不仅便利参与群众,还有助于司法公开。司法拍卖电子竞价,整个互联网世界都能旁观其中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参与群众对司法的公正与效率都能直接用“好评”、“中评”、“差评”体现,科技进步形成的倒逼机制日益打造着一个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

  北京法院的这次拍卖,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仍需要更多的配套性、制度性创新。从击槌成交到电子竞价,体现出信息化时代与时俱进的司法拍卖变革,折射出我国法治理念的重大革新,也是对司法为民、司法公开的深化,也映照出社会法治进步的光辉前景。(吴仕春 林劲标)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