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成华
据统计,2013年,成华区社会治安有效警情数同比下降13.2%;社区矛盾纠纷总量下降了40%,矛盾纠纷受理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8.2%,全区实现了越级上访、信访积案、群体性事件“三降”的工作目标。
根据成都市和谐社区促进会进行的专项测评显示:成华区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在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对全市幸福感专项调查中,成华百姓幸福感位居全市20个区(市)县第一名
成华区是成都曾经的老工业基地+大农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原有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管理需要,不能承载新形势下社区居民的需求。
2012年,为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加强社区和社会管理,成华区进行了精细转变,构建起一个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体系,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
如今,在建立法治社区的大背景下,成华区又依托网格化管理,精雕细琢,在原基础上注入更多法治元素,织就起一张“法治网格”,为促进网格员依法为民服务、提升居民法律意识、共建平安和谐法治社会提供了法治保障。
钱往基层流 改善民生是大头
“以前,社区参与居民矛盾纠纷调解,一遇上法律问题必须咨询律师,但费用谁出?即使调解成功,该完善的法律手续,社区又做不来请律师做,又要花钱……”谈起社区工作,有着13年社区工作经验的陈利权颇有感触,那就是总要面临“有心出力、无钱办事”的尴尬局面,并且在此耗费大量时间。
自全区确立了“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坚持“钱往基层花”的原则后,陈利权再没这样的烦恼。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每个社区都配有固定律师,这些问题就可由他们来解决。并且,律师除了为居民提供免费咨询,还会定期组织集中普法、学法讲堂,提高法律意识,让大家学着用法解决问题,大大解放了社区压力。
不只是法律服务,全区把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投向,把社区工作人员等经费纳入预算予以全额保障,设立社区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水平。据了解,仅近两年时间共已投入2.1亿元用于社区建设。
正是在丰厚资金保障下,全区目前共配置了1600余名网格员,3000余名二级网格员,另外还有2万余名红袖套平安志愿者等力量。以300户—550户配1-2个网格员为标准,分布在全区855个网格之中。
据了解,目前成华区正加大网格员和自治组织骨干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网格管理员的具体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标准、考核与奖罚办法,积极开展全区社工人才培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工人才培训工作机制,夯实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基础。
权往基层放 77项权限到街道
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就是深入基层为民服务,让社区政务性事务都可以由网格员代办。据了解,目前成华已有77项服务事项权限下沉至街道,75项权限下放至社区。
然而社区情况复杂,各种人情事理交错,如何让网格员做到规范、依法为民服务呢?记者了解到,成华区每个网格员都配有《社区网格化工作手册》,各项事务办理流程一目了然;同时,结合新形势、新政策的发布,定期为网格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更做到了合理合法。
锦绣社区居民向大姐的儿子小杨(化名)出生就患有肌无力症,五岁开始就不能正常行走,很早向女士便辞掉工作专心照顾儿子,加上家里还有个需要赡养的老人,生活十分艰难。
几年前,社区网格员华静接收后,除每个固定时期应有的慰问想到她而外,并没有因为其生活艰难,而在未达到法律规定条件下,帮其办理任何补助。直到小杨年龄达标,才立刻帮其办理了低保。这不,最近刚出台了《重症残疾(一、二级)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华静才又一次积极行动起来。
华静负责的网格有锦绣小区6栋楼,共计1200余户2000余人,数量的庞大也同比反映了她工作量的繁重,因此每天她都要下网格,“只有多走走才能了解更多社情民意。”日前,记者随她下网格,看见凡是遇到有认识她的居民,都会亲切和她打招呼,甚至还没等记者开口,居民的赞扬词就先说了出来。她笑着告诉记者,“那是因为帮居民办事办得好、办得快。”这都大多得益于她的掌上手机终端法宝——“社区E通”。
记者看到,该软件详细显示了她收集到的居民问题,及解决方法,解决进度。据介绍,该设备的推出是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的重要措施,于去年年底配置给了全区所有网格员,大大促进了网格员“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工作方式,对不能当场解决的,就可通过它带回社区交由专人解决;社区无力解决的,逐级向街道和区上反映,协调解决,从而构建起“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无缝隙、全覆盖”网格化服务管理网络,有效提高了社区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另外,所属街道办事处还能通过该软件,查看、监督网格员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
人在基层盯 楼栋长是居民“保姆”
“咋这几天都没看见罗婆婆出门呢?”春节前,社区居民警觉的发现80岁的邻居“失踪”了,好在及时发现通知社区,报警后消防官兵从楼顶下滑翻窗入户将病发躺在床上的罗婆婆送往医院。
居民这么高的警觉是如何培养的呢?这要得益于网格化精细化特点,除了网格员,每个网格下面涉及的楼栋都固定有楼栋长,由常驻居民担任,大多为党员干部,他们成了与社区联系的桥梁。“社区有什么安全宣传,防范技巧或意识,都是通过我们传到每栋楼居民那里。”在锦绣小区,楼栋长李大姐告诉记者,“我们楼栋长作用发挥得好,像罗婆婆这种事我们完全可以及时发现。”
尤其今年全市加大了全民参与禁毒的工作力度,楼栋长起到了喉舌作用,“如何注意身边可疑的人和事,哪户家里用电、用水量严重超标……这些可能成为制毒的信号全都要教给楼栋长,再由他们传给居民。”专门负责社区法制建设工作的杨朗如是说。
春节前,成华某小区居民张大爷每晚都听到楼上邻居有声响,“一问,对方还很凶,有时里面明明有声响,但对方就是不开门。”结合这些疑点,张大爷认为邻居可能晚上在家制毒,“尽管社区工作人员和警方最终敲门证实邻居只是晚上移动座椅锻炼身体,但切实反映出网格化管理对提升居民防范意识是有效的。”
在治安稳定上,坚持条块结合,精细化管理,将“天网”与地面防控网结合、群专结合、点线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巡逻与设卡盘查结合,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
同时,积极探索以“五警联勤”为核心的基层警力机制改革,将交警、巡警、民警、刑警、消防等警力进行科学整合,向街道、社区和网格下沉,同时试行社区警长进社区党组织任职、民警联系社区网格,从源头筑牢基层维稳和治安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实现“事后管理”向“源头管理”转变。
法在基层普“连心驿站”引来参观热
前些日子,记者一走进成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代成亮的办公室,代书记就笑着说:“又是来参观学习,这周都第3批了,每天忙接待,整得天天都要加班……”自去年成华区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最佳案例”和“全国创新社会管理示范基地”后,代成亮就没少在宣传上花时间。“成华对老旧院落的治理之道,是吸引兄弟单位前往学习的主要原因。”
作为曾经的“三无院落”,在杉板桥社区安逸院,不仅完善了门禁、监控等“人防物防技防”,而且院内建起了院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站——“连心驿站”。网格员刘晓琳告诉记者,网格员到院落了解居民情况时,没有一个固定场所,每次要召集大家开会议事、开展普法活动都很不方便。“驿站就是把活动室改成用于了解民情、调解群众矛盾的工作室,合理运用也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娱乐。”
据了解,“连心驿站”作为特色项目试点成功后,围绕“全域社区、全域服务”,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和100个集住户活动、自治组织办公、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目标,在全区很多院落开建。
另外,针对网格内的空巢老人、残疾人、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成华区创新打造了微型养老、“阳光家园”、“生命绿岛”、“430学校”等个性化服务项目,推进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零遗漏”,切实实现“社区以人为本,民以社区为家”。
同时,创新“百姓城管”模式,以群众自治促进环境整治,推进了“大城市、细管理”,实现“他律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记者 陈博 邓红)
·四川绵阳涪城:第一时间破“小案”追赃物
·四川南部县检察院:制定群众工作文明用语基本规范
·四川南充:打造司法行政工作新亮点
·四川蓬溪县积极推行人民调解文化建设
·四川公安厅领导督察督导基层警务建设
·四川开展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化解隐患
·四川开展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化解隐患
·四川绵阳:案件信息全程公开
·四川绵阳公安局集中销毁假冒伪劣产品
·四川绵阳公安局集中销毁假冒伪劣产品
·四川内江: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在全省推广
·四川内江中院院长赠书用"八心"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