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打电话,以涉嫌洗钱、贩毒、信用卡诈骗等名目吓唬受害人。当事人一旦被唬住,骗子的诡计也就得逞了。
案件回放▲▲▲
2013年11月的一天下午,杨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上海松江刑警的电话,“警官”说杨女士正涉嫌一起重大经济案件,已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了杨女士收到58万元赃款的犯罪事实。“警官”还提供了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网址,杨女士在对方提供的相应网页上看到了自己的逮捕令和财产冻结执行书,上面不仅有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还有自己的照片。杨女士顿时乱了方寸,向“警官”解释道:“不可能是我做的!看在怀孕7个月的份上帮帮我!”之后,一个自称“丁华”的队长打电话过来,要杨女士配合做一个财产清查,在“丁队长”提供的系统内输入网银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
杨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一一进行了操作。大约1小时后,杨女士查了一下账号余额,原本有13万余元的账号上只剩下30余元,这时“警官”打电话过来说钱转走了,还叮嘱杨女士继续配合调查,不可以泄露半点信息。杨女士被吓得胆战心惊,直到后来被朋友点醒,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到派出所报案。
原因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种种“高大上”的权威机构发出的“通缉令”、“逮捕令”,让人看得心惊肉跳。一旦被唬住,骗子就会趁机开口让你“输入账号密码做财产清查”、“转移资金到安全账户”等实施诈骗。实际上,这种伪造的“逮捕令”乍一看逼真,仔细阅读内容就会发现,公文文号、批准机关、涉嫌罪名等根本就是胡编乱造,制作技术也十分拙劣。此类骗局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就是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