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法集资像病毒一样不断在国内蔓延,温州、湘西、府谷、鄂尔多斯,乃至于河南省的郑州和洛阳等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因非法集资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统计显示,2013年全国公安机关侦破非法集资案件37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64亿余元,仅为涉案金额的三成。
非法集资使得参与其中的许多家庭多年心血化为乌有,成为侵吞群众血汗钱的“绞肉机”。在我多年从事农村金融工作的过程中,每每看到因参与非法集资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情形,而最终遭受经济损失的人,往往都是凭劳动致富,挣辛苦钱的普通群众,心中时刻都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因此,我们只有充分认识非法集资的危害性,才能远离非法集资的陷阱。
根据我20余年基层农金工作实践,我觉得脱离非法集资的陷阱,不需要有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只要做到“三多三少”即可。多一点理智,少一点盲从。非法集资形式多样,但核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高收益的诱惑。很多骗子最初都是让一部分人尝到一点小甜头,一方面是为了让其投入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口口相传引来更多的受害人。因此,当有人告诉你某个项目利润高,只需要出钱就可以获得高收益时,就一定要理智一点,用常识去考量、用知识去甄别,万不可盲从行事。一般来说,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也就在10%左右,年收益率20%~30%的企业极为罕见,而非法集资者许诺给投资人的年化收益率动辄就是30%,甚至更高的数字,显然是骗人的。
多一点思考,少一些贪念。加大金融服务和金融理财产品的宣传,当面对高收益诱饵时,多一点思考。很多时候,非法集资的骗局并不十分高明,只要多一点常识性的思考,少一点一夜暴富的贪念,其实并不难识破。比如,我常提醒周围的朋友,童话中的阿里巴巴在发现四十大盗的藏宝库后,并没有四处张扬。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人找上门告诉你只要拿出钱来,就能得到馅饼,这种行为就很可疑了。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也常引导前来咨询的客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存在农信社等银行机构的钱就是用来贷款的,如果真是好项目,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当下,当然是争抢的对象。若是高息向社会吸纳资金,就说明其要么信誉差,要么项目差,要么企业出现危机,要么根本就不打算还钱。
多一点冷静,少一点狂热。在同样一起非法集资案件中,有的受害人的损失较小,而有的受害人不仅倾囊投入,在将房子和贵重物品抵押贷款之外,还向亲朋好友借钱参与,个别极端的甚至是借高利贷参与,崩盘之时后果可想而知。无论做什么投资,都要谨守“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原则,若是没有守住理智防线,不慎涉入了非法集资,也一定要冷静下来,决不能有赌的心态倾其所有地参与。对于那些即将或已经深陷非法集资泥淖的人们来说,从轻易发财的美梦中越早醒来,遭受的损失就越小。
远离非法集资陷阱,说难亦难,难在人性的贪欲。远离非法集资,说易则易,易在人贵思考、善抉择。只有树立“三多三少”的理念,你就一定会保住自己的资金安全。
·河南商丘:对“六不”案件释法说理化解信访难题
·河南南阳:落实“三严三实” 边学边查边改
·河南郑州举行地铁消防演练
·河南鹤壁市司法局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河南新密法检联合“零距离”监督民事诉讼
·河南郑州市检察院:全省先行异地审 查起诉
·河南郑州市检察院:全省先行异地审 查起诉
·河南三门峡:学政法文化提服务水平
·河南公安机关:执法检查俩月整改问题近2万
·河南政法干警学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讲话精神
·河南南召:撑起一片蓝天放飞折翅少年
·河南义马: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