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沈阳与平安紧紧相连

2014-05-13 16:09: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长安网 

    矛盾调解

    篇章二  安全感

    提到平安建设就不得不提到群众安全感。
如果说平安建设是一份答卷,那群众的安全感就是这份答卷的成绩。
近年来,沈阳市一直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平安沈阳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压实工作重点。
如今,沈阳市委、市政府始终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为指导,全面构建“上下贯通、条块结合、动静互补、内外联动、专群一体”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了“平安沈阳”建设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大防控理念

    提到防控,人们很容易想到“人防、物防、技防”。
但是沈阳在传统意义的“人防、物防、技防”基础上,还树立了广义全方位多角度的大防控理念,注重加强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治安三个层面的防控能力,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社会管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打造和谐的商业环境,沈阳市沈河区皇城街道办事处于2010年8月份探索并建立了沈阳市第一家商业区调解站——中街商业街矛盾纠纷调解站,并先后在多家企业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点。
为了使调解站发挥实效,驻街企业也加入其中,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沈阳春天百货有限公司成立矛盾纠纷调解点后,投入10万元启动“先行赔付”政策,并且在调解矛盾之外组织商场业主学习安全知识。
据了解,自调解点建立以来,商场投诉率、110报警率、矛盾激化率都有大幅度的降低。
在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也有这样一个调解站。
太原街街道与中兴——沈阳商业大厦合作,在商场内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站,场所就在商场的客服中心,工作人员就是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原来受理顾客投诉的业务基础上,又增加了顾客与商场发生矛盾纠纷时的调解工作。
这种在商场内设置处置消费者与商家矛盾纠纷的调解机构,是针对辖区商业化很重的特点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它的最大好处就是减少消费纠纷升级,使矛盾纠纷尽量在商场内化解,保护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平安市场的创建。
这种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就是大防控理念中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社会大局稳定的目标,沈阳市将治安防控机制与维护稳定机制有机结合,成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疑难信访、三调联动、涉法涉诉等四个工作组;建立健全了征地拆迁、医患纠纷、安全生产、刑事和解、诉讼调解、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
同时,“平安市场”、“平安金融”、“平安企业”等活动的创建,也让沈阳形成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使群众安全感大幅上升。
而治安防控的加强,更是让形成有效威慑力和提高群众安全感的目标得到了实现。
为了加强治安防控,沈阳市还在人流密集场所、繁华地段、重点要害部位强化多层次管控,实行徒步与车巡相结合,公开与秘密相衔接,查缉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处置扰乱社会秩序行为,并强化社区警务室建设,推广居民区技防系统。
除此之外,沈阳市还以实施“县域治安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警务改革。依托“农村治安保险”工作,有效解决治安经费保障问题,确保了小村3-5人、大村6-8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伍,村治安协管员、中心户长和家庭治安联系人队伍得到了迅速发展。

    关键词:防控网

    在沈阳市铁西新区兴顺街开网吧的王老板从来都不担心网吧内会有人闹事,因为“网吧有警察24小时看守呢”。
王老板口中的“警察”并不是真的民警,而是视频监控系统。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在全市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城市居民区集中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了市公安局、分县(市)局、公安派出所“三级指挥平台”和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单位)“四级网络”建设。
在“四级网络平台”组建了视频监控值机队伍,实现视频图像24小时值守监看。
同时,党政机关、金融单位等重点单位和水电气热油等基础设施、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全市就像被布上了一张平安的大网,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视频监控系统的眼睛。
覆盖全市的数字化监控网是沈阳市特色防控体系中的一部分。
近年来,沈阳以“打造具有沈阳特色防控体系”为目标,优化防控布局,整合防控力量,改进运行机制,深化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
为了打造全警参与的社会面巡逻网,沈阳市创新动态巡控模式,按发案时间、区域、特点、实效、需求布警。
动态巡控模式即重点地投入巡控力量,采取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巡逻盘查和设卡堵控相结合、武装巡逻与携犬巡逻相结合和公秘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巡逻,并加大专业化巡逻力量建设,采取整合和精简机关警力,面向社会招录辅警的方式,组建了1820人的专业化巡逻队伍。
同时,为了完善了街面流动警务模式,还在人流密集场所、繁华地区、重点要害部位设置了32台流动警务车,打造了老百姓身边的派出所,着力加强了警务工作站建设。
而警企互动的安全保卫网也是沈阳市特色防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沈阳市对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企业实行“管家式”、“贴近式”服务:在全市201家省市级重点单位,全部设立了警务工作站,1186家县区级治安保卫单位设立了警务工作室和警企联络员。动员和组织沿街商业网点及餐饮娱乐场所保安、迎宾员、服务员、保洁员等佩戴袖标开展门前治安巡逻守望,相邻5-10个商业网点组成一个联勤小组。
如今,沈阳市逐步完善了单位内部自防、单位之间联防和警企互动联防相结合的三防模式。

    关键词:群防群治

    在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道永丰社区共有32个“红袖箍”,他们就是永丰社区志愿者巡逻队的队员。
在永丰社区,巡逻队员们用真心实意的奉献和付出,让“红袖箍”成了社区里一种亲切而有威信的存在。
最开始巡逻队成立时,做的一些工作并不被认可,但是随着社区治安环境渐渐地变好了,居民都认可了他们的工作。
永丰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王爱新说:“正是有巡逻队员这样热爱社区的志愿者,才让社区变得更有安全感,让居民更有归属感。”
像永丰社区志愿者巡逻队这样的群防群治力量,在沈阳可不只这一支。
据了解,沈阳按照人口2%的比例,组建了16万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而群防群治是平安沈阳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沈阳各基层还组织开展了联户联防等群防群治工作,建立了社会化保安防范力量,对2000余个无物业小区配备保安12000人。
而农村地区以自然村屯为单位,由中心户长、区长(养殖区、种植区、住宅区、商业网点区)、民兵、护林员等组成巡逻队。
通过采取政府出资、村民公决、治安承包和更夫联勤、门点编组自治、治安联系户等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专门治安力量不足问题。

    篇章三  满意度

    除了安全感,提升群众满意度也是平安建设的目标之一。
近年来,沈阳市紧紧围绕提高群众满意度这一根本,全面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影响群众满意度的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有效推动了平安沈阳建设健康发展。

    关键词:矛盾化解

    沈阳法院也有调解员。
为了更好地化解矛盾,2012年,沈阳市两级法院共计聘请227名特邀调解员,其中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聘请特邀调解员18名。
这些特邀调解员将根据当事人申请或者法院委托邀请,参与案件的调解工作,聘任期为3年。
这227名特邀调解员涵盖了街道、司法所、社区、乡镇、村委会、公安、工商、司法、企业、工会、妇联、医院、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以及劳动仲裁机构等社会不同层面。主要由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在当地或行业中有较高威信、有广泛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群众信赖并且调解能力强的同志担任。
特邀调解员的调解工作将在依法、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在调解过程中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依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特邀调解员接受人民法院委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对事实较为清楚,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或当地影响较大,容易引起矛盾激化等纠纷开展诉前调解、诉讼调解以及应邀协助参加执行和解等工作。对于经特邀调解员调解,在诉前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应当事人申请,依法审查予以司法确认。
而法院聘请调解员是沈阳矛盾调解组织中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沈阳市健全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问题。
通过实施“三调联动”和有效衔接,沈阳市矛盾调解组织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问题。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乡镇)的目标。
同时,围绕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环境保护、医患纠纷、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等方面问题,沈阳市开展大排查、大调解活动。并强化了领导包案、专项排查、联席会议、督查督办等制度落实,与主要相关部门建立了化解矛盾纠纷情况通报制度。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服务

    2011年,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居民舒国增加入了多福社区第三网格党员先锋组,成为了一名网格居民自管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网格内居民服务。
2011年,沈河区开始推行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大南街道将所辖8个社区划分为32个网格。
在每个网格中包括四员四组织六个小组,吸纳驻街单位、小区物业、志愿者、党的基层组织等进入网格,协调各方力量,解决居民难题。
根据网格化管理的有关要求,社区工作人员等网格管理服务员,每天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网格内进行巡查,并且在网格内公布个人电话,方便居民联系和反映问题。
过去居民只能到社区办的事,在网格内就能得到解决。
近年来,沈阳市在所属社区(村)科学划分社会管理服务网格,形成了多位一体的基层管理服务网络,推行“责任区+中心户”工作模式。
即在社区按每300户左右的标准划分若干责任区,设有网格长;在每栋楼设有楼栋长、单元组长和管理服务中心户;在行政村按自然屯划分责任区,每15户左右设立一个中心户。
通过这种网格化模式细化管理,由社区干部和村班子成员分别承包责任区,层层落实责任,实现了责任到底、服务到位,民生问题得到第一时间解决。

    关键词:民生服务

    今年年初,沈阳市又增加了100个社区日间照料站,至此,沈阳市社区日间照料站增至625家,每天服务老人1.86万人次。
沈阳市苏家屯区大淑堡镇富民社区的金时凤老两口就是社区日间照料站的受益人。
金时凤老两口的孩子在国外,两个老人每天一大早就到社区日间照料站,看报、读书、打麻将,和老人们聊天。到了中午,社区服务人员端上香喷喷的饭菜,四菜一汤,老两口和30多位老人围桌而坐,吃得津津有味。
每天只需花费几元钱便可不用操心买菜做饭的事,老两口说起这事就特别高兴。
社区日间照料站已经成为老人们一个温暖的家。
如今,沈阳市还不断创新居家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整合通讯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老年电子商务,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建立沈阳市养老服务智能化服务网络,将各类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站点、家政服务企业、急救120等资源整合纳入到统一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回应老人的求助、求医等信息,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
老年人在社区得到了照顾,社区残疾人也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沈阳已连续三年将社区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继2011年对200个社区和2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2012年,投入500余万元进行无障碍社区和家庭改造后,在2013年,沈阳市又为约48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
对于沈阳市皇姑区明廉街道明西社区高位截瘫的刘玉霞老人来说,以前出一趟门可谓“困难多多”。
但自从2012年8月,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施工后,刘玉霞每天都乐呵呵地出门买菜,她摇着轮椅顺着家门口的一条水泥防滑斜坡轻松驶出楼道,不必多费力气。
残疾人自从有了功能齐全的生活用品和家庭装修设施,完全可以和健全人一样行动自如了。
这都是沈阳市民生服务的成效。
近年来,沈阳市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积极做好民生服务工作,及时建立工作联系制度,组织所属社区(村)广泛开展爱心救助、心理咨询、文化体育、养老助残、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民生问题。
而为了更好地倾听民生诉求,沈阳市还加强了民生诉求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了民生诉求渠道,提高百姓的满意度。

    【后记】

    沈阳平安,平安沈阳。
短短的三个篇章并不能将平安沈阳建设全部的内容都囊括在内。
如今,平安之花已经开遍沈阳市的每一个角落,但这并不是沈阳市平安建设的终点,而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
平安沈阳的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