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综治宣传月如约启动。为深入推进平安沈阳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沈阳市综治宣传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开设《平安建设看沈阳》栏目,对全市平安建设的典型以及各县区平安建设的亮点进行逐一报道,助力平安沈阳建设的深入推进。
平安沈阳,沈阳平安。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一项根本任务、主体工程。
近年来,沈阳市一直致力于平安建设。沈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平安沈阳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构建“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如今,在全市的努力下,沈阳市已经成为了一座和平安紧紧相连的城市,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篇章一 责任
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按照中央、省关于加强平安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坚持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平安建设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平安沈阳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
其中,“责任”二字尤为凸显。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平安建设摆在与抓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主要领导走上指挥台。
而沈阳在平安建设中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
2011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平安沈阳建设内容以大篇幅写入了市委书记的报告之中。
2012年8月28日,下发了《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平安沈阳”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2013年6月27日,在推进平安沈阳建设暨“全运安保”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又对推进平安沈阳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
2014年,平安沈阳建设依然在继续推进……
警务自行车在社区巡逻
关键词:政府转变观念
“大爷,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今后要是家里有什么难处,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
“谢谢政府对我们这么关心,多亏了你们啊!要不我们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2012年3月17日,这样的对话在许多困难家庭中都出现了。
当日,沈阳市、区两级机关1万余名干部进入指定社区,与社区对接,开展工作。
自此,沈阳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四进四加强”活动正式启动。
在“四进四加强”活动中,全市万名机关干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将温暖、和谐、平安撒在了沈阳的大地上。
通过开展“四进四加强”活动,沈阳直接掌握平安建设新情况,全面了解人民群众新期待,有效解决平安建设新问题,不断提升基层开展平安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而百姓的心声,也因此得到了倾听。
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创新管理,社会公共服务是否能够跟进,一直是沈阳所思考的。
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四进四加强”活动就是沈阳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体现,近年来,沈阳市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在平安沈阳建设中,沈阳市除了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还秉承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理念、依法公平办事的理念,以新观念将平安大力推进。
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理念,即突出公共安全主线,注重各方利益诉求,满足最广大人民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公平办事的理念,即严格依据法定权限履行职责,坚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反对特权,禁止歧视。
正是这些创新的工作理念,让百姓的心声得到了倾听,让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从而平安沈阳的建设也得到了扎实的推进。
关键词:“一把手工程”
近年来,沈阳市平安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这与沈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是分不开的。
正是这份责任,让沈阳认真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领导责任制,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
通过不断地提升平安建设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拓展工作领域,沈阳市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把手工程”制即明确规定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创建平安沈阳、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平安建设负总责。
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一把手”是否重视平安建设,是否是平安建设的总负责人,这对平安建设是否能取得实效有着很大的作用。
除了“一把手工程”,沈阳市在平安建设中还强调“一岗双责”制、考评机制、责任查究制和奖惩机制。
“一岗双责”制即“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带着平安创建任务配合抓。
考评机制即采取四级签状机制。把平安建设列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内容,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抓综治工作实绩档案,落实干部选拔、晋级、奖励时征求综治部门意见。
责任查究制即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地区的领导干部,实施领导责任查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
奖惩机制即每年召开一次综治工作暨平安建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兑现奖惩措施,并以文件进行通报。
正是领导责任机制的健全,才有效地推动了沈阳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从而使平安沈阳落地有声。
铁路护路宣传
关键词:完善格局
平安建设不是一台政府上演的“独角戏”。
如今,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了平安建设的队伍。
在沈阳市铁西区笃工街道北一中路社区,提起平安志愿者巡逻服务队,社区居民都会竖起大拇指。无论是家庭不和、邻里纠纷,还是有关社区稳定、治安防范的大事小情,都会看到平安志愿者巡逻服务队的身影,居民称他们是最贴身的平安使者。
2007年以前,由于社区没有物业,又未封闭,居民无论大事小情,都需要社区管理,并且治安管理上存在难度,经常发生自行车丢失、攀爬阳台入室盗窃及老年人受骗等事件。
于是,笃工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根据辖区的特点,组织社区党员成立了北一中路社区平安志愿者巡逻服务队。
从此,北一中路社区平安志愿者巡逻服务队就像一把火越烧越旺,形成了党员带群众,群众带家属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平安志愿者巡逻服务队已由十几个人发展到150余人,年龄最小的20多岁,年龄最大的80多岁。
第一分队队长陈永庆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他说:“我们年龄大了,不能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我们看家护院没问题,我们能守护咱们小区的平安,那是我们的光荣。”
如今,平安志愿者巡逻队的成立,让社区不再脏乱差了,平安在北一中路社区扎了根。
而北一中路社区平安志愿者巡逻队只是沈阳市居民自治成果中的一个闪光点。
如今,在平安建设过程中,群众力量成为了平安建设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除此之外,政府其他各部门、社会力量也都成为平安建设的有力支柱。
近年来,沈阳市进一步完善了“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从而,沈阳平安建设才花开遍地,硕果累累。
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开展“平安沈阳”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民生工程摆到突出位置。
同时,各级综治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推动作用,加强调查研究、督查检查、总结考评,确保平安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而各部门应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完善了社会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例会制度。建立了计划协调、工作联动,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协调配合机制。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社会协同,强化了各类企事业单位在平安沈阳建设的职责任务,加强“两新组织”自身建设,搭建平安建设共建共享的桥梁和纽带。并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参与率,实现平安建设与群众参与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