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管辖案件 服务台胞诉讼
——福建厦门海沧区法院涉台法庭工作调查
海沧法院法官深入台企提供法律服务。张 猛 摄
作为提升审判高效公正的一种途径,专业化审判越来越成为人民法院回应社会需求和关切的手段。大陆首个集中审理涉台案件的专业派出人民法庭——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涉台法庭,自2012年2月集中管辖厦门全市涉台案件以来,共受理各类涉台案件1578件,司法互助案件196件,结案率达86.75%,调撤率达67.35%,涉案标的额高达人民币10.28亿元。短短两年时间,海沧法院涉台法庭已声名鹊起,被誉为解决台胞纠纷的“专科医院”。是何动因使大陆首个涉台法庭落户海沧?该法庭有哪些特色?审判业务开展得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海沧法院。
专业审判——
不只是涉台案件集中管辖
从厦门岛驱车向西跨上亚洲第一座特大型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海沧大桥,不到20分钟车程就抵达了厦门市的海沧区。
“这一片都是台商办的企业!”海沧法院副院长兼涉台法庭庭长曹发贵指给记者看,“作为对台地理位置最前沿的经济特区,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厦门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日益频繁。而海沧作为保税港区和大陆最早、最大的台商投资区,吸引了台湾百强企业中的17家落户,台资总额巨大,占据厦门的半壁江山,超过全省的四分之一。”
在台商投资不断扩大的同时,由此产生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涉台民商事案件急剧增长,案件更加复杂,审判难度越来越大。“设立一个集中管辖全市涉台民商事一审案件的人民法庭就格外具有现实必要。”海沧法院院长傅远平坦言。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海沧法院,是大陆司法改革的联系点,曾先后获得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管辖权,在涉外、涉港澳台审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具备了解决各类涉台民商事纠纷的人才储备……海沧法院作为涉台审判的“开路先锋”,自然成为不二之选。
涉台法庭筹建伊始,就得到了各级法院和领导的关心、支持、推动,整个过程紧锣密鼓,稳步前行。
2012年1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复同意海沧法院成立专门的涉台审判业务庭,集中管辖全厦门市的部分一审涉台民商事案件。同年2月,厦门市涉台民商事案件实现集中管辖。
2012年6月15日,经过一系列筹划工作,海沧法院涉台法庭正式揭牌。
2013年2月,涉台法庭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集中管辖工作机制正式启动。当月就受理了首起涉台刑事案件,一个月后又受理了集中管辖后的第一起涉台行政案件。
“以前涉台案件一审管辖权在厦门中院,一旦上诉,二审就要跑到位于福州的省高院。而现在不同了,涉台法庭受理诉讼标的额在3000万元以下,且双方当事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在厦门市的一审涉台民商事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1500万元以下,且一方当事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不在厦门市的一审涉台民商事案件。二审涉台案件由厦门中院涉台案件审判庭审理。除了民商事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除外),涉台法庭还办理我国台湾地区法院在两岸司法互助协议框架下提出的协助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请求。”曹发贵介绍说。
早在设立之初,海沧法院就将精兵强将充实到涉台审判一线——涉台审判经验丰富、具有留英背景的副院长曹发贵兼任涉台法庭庭长,7名懂闽南语、高学历、有丰富审判经验的干部到涉台法庭工作。
“法院考虑到台胞的诉讼需求,将涉台案件集中在海沧管辖,并由一批高水准的专家法官主持审判,这是厦门台胞的福气,在大陆也是少有的。”台商谢苍发对这一做法深表肯定。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国猛认为,涉台法庭是大陆对台司法实践的一个有益探索,也是顺应两岸日益紧密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对推动两岸的司法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案件调解——
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化解纠纷
沿着海沧法院涉台法庭拾阶而上,向右转进大厅,左右墙上分别悬挂着象征“两岸一家亲”的油画——鼓浪屿和日月潭风光,正面是涉台法庭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的照片。“这十几位台胞都是在厦门工作生活20年左右的老台商,都是厦门市台商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多数都兼任厦门各区台商投诉主委。”海沧法院副院长李加胜介绍说。
“聘任台商担任调解员并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已经成为海沧法院涉台法庭的一大特色。”
52岁的王女士是一家台企的清洁工,在一次上班途中被摩托车撞伤。车主逃逸,王女士索赔无门。由于是上班途中遭遇事故,她向劳动部门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申请工伤认定。王女士被认定为九级伤残。但劳动部门对于她的工伤认定申请却不予受理,理由是王女士已经超过了法定退休年龄,不能认定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
王女士与公司多次沟通无果后将公司告到法院,诉请工伤赔偿。
涉台法庭法官发现,依照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该案应先经仲裁,不服再起诉到法院,否则法院可驳回起诉。但事实上,劳动部门已认定不是劳动关系,仲裁部门肯定不予受理,王女士耗时费力一场,最终却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是基于这点考虑,法官没有简单驳回起诉,而是立即着手开展调解工作。
针对此案一方为本地村民,另一方为台资企业的特点,他们分别请来台商罗崇毅和德高望重的村干部蔡明群,共同组成合议庭参与案件调处,让纠纷双方都感觉到有为自己说话的人。
经过耐心有效的沟通,双方互相让步,王女士很快拿到了5万元赔偿款和2万元保险金,一起可能引发的长期讼争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参与此案的特邀调解员罗崇毅经常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这起案件只是他参与调解的案件中的普通一件,用他的话说是“经常亲身体验着大陆法官的专业敬业与公平公正”。
“自己的经验能被重视并发挥作用,我感到很高兴。这是厦门对我们的关心和信任。”台胞调解员黄如旭说,“担任这一工作后,肩上的责任重了一分,今后我们会认真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傅远平表示,台胞参与案件调解,借助他们熟悉两岸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的特点,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化解纠纷,创造和谐的司法氛围,同时也有利于监督法院的审判工作,提高审判活动的透明度。
在调解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另辟蹊径,邀请台胞调解员参与其中,为解纷赢得更大的空间和余地,这无疑是涉台法庭的一种好方法。据了解,涉台法庭的多数纠纷案件都通过调解前置程序化干戈为玉帛,不仅案结事了,还因为注重人际关系的修复,达到了人和的效果,最大限度增强了社会的和谐因素。
个性服务——
实现涉台案件当事人便利最大化
“由专门的审判法庭、专业的审判人员集中审理涉台案件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统一司法标准和尺度,有效避免法律适用不统一等情况,更好地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更加方便涉台当事人,减轻讼累,节约诉讼成本,优化投资环境。三是可以及时总结涉台审判经验,对推动两岸的司法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傅远平表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升服务,有效作为,是我们完善和提高涉台审判工作的出发点。”
经历了多次涉台案件调解的台商曾先生向记者夸赞:“涉台法庭的法官不仅办案水平高,服务态度也好,他们做调解并不局限在办公场所,还会上门服务,实在难能可贵!”有此感触,源于不久前他参与调解的一起债务纠纷,其中一家台企的工资账户被冻结,达成调解时已经到了中午下班时间。为了尽快让工人拿到工资,经办法官顶着烈日到银行办理账户解冻手续,法官的敬业让双方当事人感动不已。
“涉台法庭始终坚持服务涉台案件当事人的原则,实现便利最大化。从法庭成立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探索完善相关举措。”曹发贵向记者一一介绍了涉台法庭的便民措施。
首先是网上预约立案。收到当事人的网上预约立案请求后,工作人员会主动联系当事人,详细告知立案和诉讼的注意事项和所需的材料,避免当事人来回奔波,大大节约了诉讼成本。
“第二方面,我们首创了电子法庭,实现远程庭审。对于边远、交通不便、当事人有特殊理由无法到庭参加诉讼的,就采用远程网络庭审。”曹发贵边演示边介绍,“海沧法院已采用集语音、数字、图像处理为一体,综合应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多媒体系统,有效实现了各类证据的可视化展示、远程证人作证和网上庭审直播。”
为解决部分当事人上班期间无法到庭应诉、调解的难题,涉台法庭开设“夜间法庭”,方便当事人诉讼。两年来,“夜间法庭”累计启动40余次调解工作。
海沧法院管辖全市绝大部分涉台案件,当事人遍布厦门市岛内外,乃至厦门地区之外。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在当事人共同提出申请的前提下,涉台法庭采取巡回审判,到当事人所在地、诉争财产所在地、争议发生地进行走访调查和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了极大方便。
“涉台法庭是大陆对台司法实践的有益探索,它不仅仅打开了方便台商诉讼、增进两岸合作交流的一扇门,同时也打开了台胞了解大陆法律、政策的一扇窗,为台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进程中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的优势提供了司法保障。”厦门市台商协会前任会长黄如旭在评价涉台法庭时说。(记者 安海涛 通讯员 付 臻)
·福建生态司法添绿八闽河山
·[视频]福建厦门:思明法院开通微信公众平台
·福建法院搭台扶持青年干警
·福建消防站全设固定开放日
·福建长安网
·福建厦门集美破获系列盗窃别墅财物案
·福建厦门集美破获系列盗窃别墅财物案
·福建上杭挂牌成立古田会议会址警务室
·福建司法厅: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全面覆盖
·福建厦门涉台司法工作纪实
·福建云南协作捣毁一贩卖麻黄素犯罪团伙
·福建厦门警方推出新版网上办事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