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州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六亮点”

2014-05-07 15:16:0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东政法网 

     据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介绍,5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的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机制,呈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五位一体”巡防勤务高效集约运行

 1995年开始,广州警方成立各级巡警队伍加强巡逻工作,十几年来历经过多次改革。今年,广州市公安局推行的“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突破了传统模式,创新了巡逻机制,其核心在于实行“情报、指挥、巡逻、视频、卡口”五位一体的结合,构建了“弹性”防控工作机制,真正做到“警务与警情同步”,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有效牵引全市公安机关职能和机构改革。

“立体化巡逻”重点在于做到“信息研判—勤务指挥—实兵巡逻—卡口应用—视频监控”闭环联勤运作。这种新的运作模式,使实兵巡逻避免了“单兵作战”,充分依靠信息研判、视频监控、外围查控点等后台依托;巡逻过程避免了“单线运作”,在巡逻防控工作中以信息化手段不断掌握社会面人、事、地、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形成了“相互渗透、环环紧扣”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增强巡逻防控工作的实效性。广州警方将以推行“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为切入口之一,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各级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和警力配置,以“工作要素重组”实现“效能无投入增长”。

 亮点二:联勤联动  数字化导巡

     广州市公安局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统筹组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三级研判与指挥部门联勤联动,依托GIS分析平台、社区警务工作平台等资源手段,加强对高发案件类型、区域、时段、趋势等要素进行分析,严密掌握高发案件类型、区域、时段和趋势等要素,开展动态性、战术性研判,及时发出预警,将信息数字化,指导警区的设置、警力的安排、勤务的运作等,以数字指导巡控工作,由“粗放式”布警转变为“数字化”、“精细化”布警,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提升社会面巡逻防控的针对性和工作效能。

 针对此项工作,广州警方指挥部门进一步完善了自动统计、分析软件、警用地理信息等“警务信息系统”,形成了信息研判产品,指导巡控勤务工作。通过自动统计系统将全市的各类报警导入系统,再由系统根据实际警情类别综合分类,根据需求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报表,从宏观上掌握社会面治安情况。接着,通过分析软件系统进一步细化,对警情开展深度研判,特别针对某段时间内的一些治安热点问题或群众关心的治安问题进行研究,如诈骗警情、入室盗窃警情等,可以更准确、更精细地掌握治安动态。经过前期数据的收集、研判,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四色预警”,以绿、蓝、黄、红四种不同颜色表示社会治安状况,同时还能向下钻取,显示派出所辖区内或某一区域的社会治安状况。经过数据统计和多维分析,使警方能够及时发现社会治安防控方面的薄弱环节,即在哪些路段上需要投入巡控警力、投入多少,哪些部位和场所需要增加视频监控,哪些城市主干道、高速路口需要增加查缉布控等等,都有科学的依据,切实做到发现在前、评估准确、控制在先、快速反应、巡控到位,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亮点三:“三级四类”科学布警  点、线、面结合

此次广州警方经过整合,目前专职巡逻力量达到1万多人,实行“三级巡逻防控”机制,分别为市局、区局(区分局、县级市局)、派出所(社区)三级,巡控力量按照民警与辅警的1:2比例配备。巡控警区设置科学、合理,以守点带线、以线带面和机动车巡组作为徒步巡组后援支撑,合理安排巡逻方式,灵活调整勤务模式。便衣巡逻力量主要投放在治安复杂区域,与着装警力紧密联动。在常态下, 市级巡控力量承担中心城区的主干道、重点部位、市区人流密集场所等重点目标及周边的重点时段巡防任务;区级巡控力量承担各区(县级市)的城市(街镇)中心、商业旺地、内街里巷等人流密集场所和路段;派出所(社区)级巡控力量,在现行网格化接处警的基础上,设置专职巡组,实行网格化巡逻与接处警任务有机结合,巡逻区域优化覆盖至村居、内街里巷、行业场所等。“三级”巡区的设置, 细化了巡逻防控规范和工作界面,以网格化布警建设为基础,特警支队与区分局(县级市局)之间、分局之间、派出所之间、社区之间多层次的区域联动巡逻,在重点区域形成巡逻“叠加”效应,避免“盲区”出现。

巡逻专职力量根据组成及勤务特性,划分为重点加强型、机动堵口、网格化警区、应急巡防等“四类”巡组,同时结合人流、交通、治安状况及地理环境等实际因素,因地制宜、灵活采取机动车、自行车、徒步巡逻以及定点守护等勤务方式。在人流密集场所、车站码头、城市广场、重点部位周边以徒步巡逻为主,条件允许的巡组携带警犬巡逻。不同巡组按照不同的标准配备个人及车辆装备,执勤民警巡逻时一律按规范配备枪械,社区民警日常开展社区防控工作时也将佩枪,执勤时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社会面管事率、震慑力将会大大增强。

亮点四:屯兵街面 扁平化指挥 快速反应

广州市公安局自主研发了集实兵巡逻、视频、卡口等系统资源于一体的可视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通过勤务报备数据链接,分层分类实时掌握街面巡逻力量分布情况,围绕警情处置开展可视化扁平指挥调度,大大提高指挥效能。另外,将警力屯兵街面,在提升“见警率”和“管事率”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应急处突的能力。在划分巡逻警区时,科学选位布建“移动警务车”及冲锋车、防暴车,作为常态巡逻勤务依托和街面应急处突屯兵点,当发生重大案件或突发性事件时,划区域、分等级响应,并 分级指挥,就近调警,警力成建制到现场处置,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特别是从5月1日起,市、区两级特警力量配备特种车辆和重武器开展常态化应急巡防勤务,以至少5人为一组,每天重点时段加强重点部位、区域的武装巡逻控制。遇社会面发生紧急突发情况时,特警随时接受110指挥中心的指令,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执行攻坚处突任务,做到机动巡防和应急备勤“两不误”,大大提高了我市治安防控、应急处突的整体效能。 需要继续增援警力时,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将视情况调动市、区(县级市局)的警力增援,多点响应,联动处置。全市每天执勤的巡逻防控力量实行实名制报备,各级指挥部门利用可视化指挥平台和警员、警车定位系统可以对街面巡防力量实施扁平化指挥调度和实时勤务监督。

亮点五:联网整合 视频巡控

通过几年的建设,广州警方进一步完善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各项措施,充实了各级视频监看员队伍。目前,全市建有公共视频监控探头39.7万个,市局、区分局(县级市局)、派出所三级监控中心建有200 多个视频监控室,专职视频监看员全天候开展“视频巡查”工作。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调派路面就近巡防力量前往处置,并视情通传周边巡控力量进行策应。作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抓手,视频系统确保“有人建、有人管、有人用”,构建一张全面联网整合、高度资源共享、应用快捷智能的视频监控“天网”,切实提升全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亮点六:严格督导 狠抓落实

    广州市公安局将严格督导检查制度,确保巡逻勤务的有效落实,民警在岗、在位。 一是各级指挥中心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通过无线通信、GPS定位、视频监控等系统,实时掌握辖区巡防力量的实时工作状况和开展勤务情况; 二是各级督察部门不定期派出督导组深入一线开展现场检查指导;三是根据勤务的安排,重点部位以及车站码头、学校周边、高发案地段等作为巡逻“必到点”,在巡逻“必到点”设立签到簿、打卡器或者电子巡更系统,记录巡控力量姓名和到达时间、执勤状况等信息内容。

 

新闻链接:巡警的工作职责及行使权力

(一)巡逻民警在巡逻执勤中履行以下13项职责:

1、维护警区内的治安秩序;

2、预防和制止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预防和制止犯罪行为;随时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或群众询问及报警、求助,迅速赶赴现场;

3、现场制止、参与处置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违法活动;

4、警戒突发性治安事件现场,疏导群众,维持秩序;

5、参加处置灾害事故,维持秩序,抢救人员和财物;

6、维护交通秩序;

7、制止妨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8、劝解、制止在公共场所发生的民间纠纷;

9、制止严重精神障碍、醉酒人的肇事行为;

10、为行人指路,救助突然受伤、患病、遇险等处于无援状态的人,帮助遇到困难的残疾人、老人和儿童;

11、受理拾遗物品,设法送还失主或送交拾物招领部门;

12、巡查警区安全防范情况,提示沿街有关单位、居民消除隐患,做好各类治安信息的收集;

13、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由人民警察执行的其他任务。

(二)民警在巡逻执勤中依法行使以下7项权力:

1、盘查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检查涉嫌车辆、物品;

2、查验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

3、对现行犯罪人员、重大犯罪嫌疑人员或者在逃的案犯,可以依法先行拘留或者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4、纠正违反道路交通管理的行为;

5、依法使用各类武器、警械; 

6、在追捕、救护、抢险等紧急情况下,经出示证件,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的交通、通讯工具;

7、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陈立雄、邱志强、陈毅恩)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