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维护政治安全需固本强基依法治国

2014-05-07 08:18: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政治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危害的能力和状态

    □本报记者余飞

    4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各项工作。

    此前的4月15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了全面阐述。他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居于最高层次,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和主要标志之一。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所有安全事务都属于政治范畴,所有的安全都是政治性的,威胁和防卫也都是从政治角度上构成和定义的。因此,政治作为一个领域是领先其他领域而产生的。同时,其他方面的安全也为政治安全提供支撑和动力。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状况不佳,国家安全的整体状态和其他方面的安全将受到根本性影响。”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季正聚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

    政治安全包含六大要素

    此前,季正聚曾对政治安全问题作过系统研究。他认为,政治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危害的能力和状态。

    在季正聚看来,政治安全有六大要素配置:

    首先是主权独立。国家主权的独立是政治安全的第一要素,是政治安全的核心。一个没有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是没有安全可言的,只能依附和从属于他国,命运握在别人手中,至于社会的稳定、科技的昌明、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安康、国家的形象和尊严等都得不到保障。

    第二个要素是国土安全。国土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资料和生存空间,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出发点。对外方面,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统一和完整,免受和能抵御外敌的入侵;对内方面,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空间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得到保护和发展,防止种种分裂势力的图谋得逞。

    此外,政治制度牢固、政权稳定和政府安全也是政治安全所包含的要素。

    政治安全还有一大要素是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黏合剂,统率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行为的一致性。意识形态的安全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共同的法律和秩序意识。

    民族尊严得到尊重和捍卫也是政治安全的要素之一。国际社会是由各个民族为主体构成的国际关系网络。民族的尊严、国家的威信与国际社会的承认密切相关。一国的国际地位高、国际声誉好、国际形象好,就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从国际社会得到的利益和机会就愈多,政治安全也就愈有保障。

    政治安全面临复杂形势

    季正聚认为,目前政治安全面临如下几方面复杂形势:

    “首先是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季正聚说,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和多极化等趋势的发展,数以万计的国际组织存在并活跃于国际社会,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影响着主权国家的行为;全球化使国际间相互依存不断增大,国际社会为了规范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制定了各种国际制度和规范,这些国际制度和规范大都是由发达国家以其认定的价值观所制订和倡导的,因而在某些方面也限制了我们的国家主权;推动全球化的信息技术革命也对国家的主权关系提出了挑战。国际互联网日益扩大使各国政府对信息扩散的控制能力也明显减弱。

    季正聚说,西方敌对势力采取种种手段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阴谋使我国发生演变,也是当前我国政治安全面临的一大威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所谓的西方文明以商品、信息为载体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一时间,消费至上代替了勤俭节约,拜金主义代替了奉献精神。这就是西方敌对势力企图改变我们的意识形态,进而实现“和平演变”的诡计。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尤其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无国界数字化空间”的全面铺展,国家政治安全的范围进一步拓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首先,互联网很可能被别的力量用来做颠覆性的宣传,诸如制造流言、散布不满情绪等;其次,在不平衡的信息流动中,信息输出大国更容易将本国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越境信息流传递给其他国家;第三,网络空间受侵。近些年,各种‘黑客’和超级病毒层出不穷,窃取经济信息、科技情报甚至国防机密,所有这些都对政治安全构成了威胁。”季正聚说。

    固本强基保障政治安全

    “中国的政治安全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如何应时代变化,消弭威胁我国政治安全的不利因素,制定一套完备的政治安全战略以确保我国政治安全,已经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季正聚说。

    “国家安全的根本在于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这是保障一国政治安全的基础。”季正聚说,中国的安全要靠自己,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我们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人才、资源实力。立足于固本强基,把自己的基础打牢、打扎实。这应该是我们最重要、最根本的安全战略。

    维护政治安全,还要练好内功。季正聚认为,在这方面要加强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稳步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加紧完善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严格运行在法治的轨道上。要消除危害政治机体的腐败、冗员、官僚主义等问题,树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要处理好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政治安全的因素。

    “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除了加强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外,还必须通过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亦即安全的国际环境。”季正聚说,“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进。要继续抓住和平与发展两件大事,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我们要立场坚定,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安全,正确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战略,加强国家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人们对于国家制度体系的信念和信心,打击敌对势力的各种破坏活动,保证国家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安全。”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