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西

江西南城:刑事科技一年来助破案件485起

2014-05-06 15:18: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近年来,江西省南城县公安局在打击犯罪工作中,主动顺应现代警务新要求,积极谋划信息化条件下刑事科技发展的新思路,把刑事科学技术作为打击犯罪、遏制发案的制胜点,加大投入力度,打牢工作基础,做强技术队伍。2013年到今年4月,在南城警方破获的案件中,刑事技术起关键作用的案件达485起。刑事技术部门也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

以标准化为目标,硬件建设三年投入280余万元

南城县公安局注重基础建设,配齐了刑事技术室,现有技术用房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法医检验、材料处理等设施均按标准化要求建设齐备。2011年至2013年,全局用于刑事技术建设的资金达280余万元。特别是2013年,南城县公安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投入160万元资金,重点保障指纹数据库扩容、技术装备更新、检验鉴定器材购置等,确保现场勘查、信息采集、检验鉴定设施集成化、高标准建设。

“2014年,我们将筹资100万元扩建刑事技术大楼。届时我们的专业实验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南城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汪海鸥说。

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南城县公安局进一步强化刑事科学技术规范化建设,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现场勘查流程,要求现场勘查做到“从中心现场向关联现场、平面现场向立体现场、实体现场向虚拟现场、案件现场向防范现场”4个延伸,不断提升勘查质量。对照新刑诉法要求,他们严格信息采集程序,确保采集物证合法有效,按法定时限和程序及时输入,高效服务于破案实战。

2013年至今,全县刑事案件录入现场勘查系统1278件,八类重大案件及有条件勘查的侵财类案件勘查率达100%。

以实战化为导向,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彰显强大威力

2013年9月,在侦破“江某被杀案”的过程中,民警对案发现场采集的指纹进行比对,进而查找出重大案件线索,将信息迅速反馈给侦查民警。侦查人员根据技术鉴定结果,结合侦查掌握的有关信息,深入开展摸排调查工作,快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案件最终顺利告破。

“这起案件现场留下的有效线索较少,刑事技术的有力支撑是案件能成功侦破的最关键因素。”南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邱应良说。

南城县公安局坚持服务实战、融入实践,将刑事技术作为提高侦查破案水平的助推器,细化现场勘查、痕迹采集对比、案件串并侦办等各项工作流程。同时,他们建立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侦查中队长协调联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协同开展串并案研判、落地核查,形成了以现场勘查系统为依托、技术与侦查联动协调的合成作战格局。

2013年至今,全县通过刑事科学技术破案485起,其中通过指纹破案310起,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124名。现场提取DNA175个,通过DNA破案148起,比中犯罪嫌疑人74名。

以精细化管理为动力,打造业精技强的人才队伍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南城县公安局每年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定期将技术人员选派至各重点刑事技术院校、上级公安机关学习,不断提升单兵作战能力。仅2013年,公安局就派出6名技术人员参加公安部组织的法医、痕迹检验、图像处理技术3期培训班;安排17名民警到江西省公安厅、抚州市公安局跟班学习刑事专业技能。目前,南城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刑事技术室有民警9名,已全部取得了岗位资格证书。

为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南城县公安局坚持留住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能力训练与业务实战相结合、考核评估与待遇提升相结合,大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2013年开始,南城县公安局推行了精细化考核管理办法,针对技术民警,按现场提取、录入、比对各项业务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完善的组织制度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激发了刑事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技术民警队伍中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局面,也成为全局培养人才、锻炼干部的基地。近两年来,有3名民警因表现优异走上了领导岗位。(记者 陈 希 通讯员 王俊奇 吴 鑫)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江西南城:三个文化长廊开辟检察文化建设新阵地
·江西南城破获一起盗掘古墓葬案
·江西南城交警走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江西南城网格员“沉下去”调解矛盾纠纷
·江西南城破获入室盗窃案160余起
·江西南城“民警+业主”规范网吧管理

·江西南城“民警+业主”规范网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