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程维玺:农村守望者

2014-05-05 14:53: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武汉市新洲区人大代表 程维玺

  程维玺,魁梧的身材,古铜色的脸庞,略显稀疏的头发,走起路来一阵风。身为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党委委员、虎山村党支部书记、新洲区人大代表,程维玺可是个大忙人,虽然身兼多职,但他扮好每一个角色,忠实履行职责,每一个职务都做到出类拔萃。

  让老百姓喝上充足的水

  50岁刚出头的程维玺,对工作充满激情,精力充沛,仿佛不知疲倦。无论是村里的工作,还是镇上的担子,以及履行代表职责,他都要做出亮点,走在前列。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说:“只要想起父老乡亲的期盼,我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作为连任三届的新洲区人大代表,程维玺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多次被评为新洲区优秀人大代表。从他当选人大代表起,就始终牢记人大代表的责任,时刻做有心人,依法尽心尽职地履行代表职责。

  沙河是辛冲镇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近十年来,沙河上游的来水呈减少趋势,一遇旱天,连饮水都有困难,更不要说灌溉了。作为辛冲镇分管水利工作的负责人,程维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曾经带领农民筑坝拦水,但耗工耗时,不是长久之计。经过认真思考,他认为,只有建一座橡胶坝才能解决一河两岸农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问题。经过实地踏勘和走访调研,2009年,他在新洲区人大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在沙河修筑橡胶坝解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的建议》,受到新洲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得到武汉市水务局积极支持,总计投资1000多万元,在沙河四合庄段修筑了一座橡胶坝,受益地域80平方公里。

  为“三农”问题奔走呼吁

  程维玺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也是一个农民,只要是关乎‘三农’的事,我都会竭尽全力奔走呼吁。”至今,他提出书面建议与议案40余件,内容大多涉及“三农”工作。

  辛冲镇易旱易涝,上世纪70年代修建了一条万米石渠,贯穿该镇南北,全长10余公里,排灌耕地面积2万余亩,惠及17个村庄2万余人。但是近年来,石渠淤塞严重,渠内杂草丛生,部分渠道破损严重,制约了效能的正常发挥。2012年6月的一场暴雨导致山洪暴发,石渠不堪重负,渗漏严重,淹没了沿线的农田、鱼池,给农民造成较大损失。这使程维玺深刻意识到,万米石渠非整治不可。通过走访、调研,在当年底召开的新洲区人大会议上,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进万米石渠整治的建议》。新洲区政府对这一建议十分重视,并将它列为重点建议。2013年,新洲区政府组织水务部门制定整治方案,由市、区、镇三级共同出资对万米石渠进行全线整治,并于当年竣工。

  当人大代表以来,无论工作多忙,代表视察、会议、培训等活动,他从不缺席,并通过这些活动与其他代表交流体会,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他所提交的《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重视和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建筑业》等10多项建议,都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解决。

  带领村民奔上致富路

  虎山村位于新洲区南辛冲岗上,地势较高,土质瘠薄,是名副其实的黄土岗。过去,受客观条件限制,该村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周边村相比差了一大截。

  1987年,20多岁的程维玺当上村支书后,便立志改变村里的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虎山村离集镇较近,他从本村实际出发,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舍弃传统的棉花、小麦等作物,改种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还请来新洲区的蔬菜专家,推广良种良法。经过几年摸索,效益逐年提高。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程维玺引导村民发展养殖业,虎山村现有养鸡场4个、养猪场2个。他带领村民将原来的粗放型鱼塘改造为精养鱼池,面积达100余亩,这些养殖项目让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程维玺还组织村里的剩余劳力到建筑工地打工。有木工、泥工手艺的青壮年夫妇,一天打工能挣500元左右,打工一年可存款10万元。

  现在,虎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180余户人家,有小轿车50余辆,60余户村民在集镇上购置了商品房,40余户村民存款过百万元。经济发展了,村民富裕了,程维玺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村里建起了图书室,每年都购置一批新书,满足村民的学习需求,还组织秧歌队、广场舞、篮球、羽毛球赛等文娱体育活动,开展“致富能手”、“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江志勤 徐保国)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