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李国平:“看到居民笑脸是我最大幸福”

2014-05-05 10:28: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人物小传:

李国平,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北京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89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西长安街派出所民警。

主要荣誉:

李国平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二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获嘉奖5次,并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人民满意的公安民警、首都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等。2011年6月,李国平同志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胡爱华

李国平,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西长安街派出所义达里社区民警。他扎根社区,一心为民,创新防范措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创造了辖区连续24年无刑事发案的纪录。他常说:“我喜欢当社区民警。走进社区,看到居民的笑脸,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1年,根据李国平的事迹改编的电影《社区民警故事》上映。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浓缩了李国平24年的精彩警察人生。

三次为社区换院门

义达里是个老旧的平房区。早年间,全市闻名的缸瓦市黑车市场就在义达里旁边。这里的治安基础十分薄弱。为保证辖区居民的财产安全,李国平3次为社区更换院门。

义达里的平房院都是木制院门,年久失修,有的已经摇摇晃晃。在一次巡逻时,李国平发现一名拾荒者一脚就将一个老旧木门踹了下来。李国平决定用铁皮加固门框。带领群众加固门框后,他又联系有关公司,以优惠的价格为社区安装了电子报警系统。

2001年,李国平说服社区里的单位,将换下的防盗门捐赠给居民。三伏天里,李国平与居委会主任等人一连干了几天,用手推车拉回了70余扇防盗门。因为院门大小不一,他又找来工人一个院一个门地量尺寸改装,并亲自安装。2004年,李国平又为社区安装了“户宇对讲防盗门系统”。平房地区安装这一系统,在当时的北京还是首例。

社区工作的“创新家”

李国平将“平安”这个词看得很重。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他创新了许多工作方法。后来,这些方法都被逐渐推广开来。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李国平很清楚,社区安全防范离不开居民,要安全得先把民心凝聚起来。为此,李国平想出了“连心饺”的点子。每逢春节,李国平就会和居委会主任们聚到一起包饺子。当一盆盆热腾腾的饺子送到一户户困难群众家中时,民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凝聚了起来。

“连心饺”等举措为人防队伍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民心基础。在居民、居委会和辖区单位的配合和支持下,李国平先后建成了一支由社区内共建单位保安员组成的夜巡队和3支由70余名居民组成的社区志愿者巡逻队。2008年4月,社区志愿者巡逻队升级为社区安保团队,确定了指挥、巡逻、守护、应急等10个岗位,并开始在西城区各个社区推广。

多年工作的积累,为李国平留下了19种社区基础工作台账,原始手工台账查阅难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国平在义达里建立起电子台账,将各种台账信息全部变成了电子信息。

2006年,西城分局决定将义达里社区作为分局信息化工作试点,将李国平的工作经验推广到分局管辖的152个社区。

在社区里有着好人缘

在社区里,李国平每天都“扮演”着这家的叔叔、那家的儿子。家住颁赏胡同43号的王秀兰大妈说:“国平这孩子人厚道,一点架子也没有,在我们胡同人缘可好呢!”

2008年底,社区一名有违法记录的青年到某外企应聘。面试后,公司原则上同意聘用他,但明确提出录用对象如有违法记录,则不予录用。李国平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给这家公司人事部经理打电话邀约面谈。李国平把青年过去的经历和后来的表现一五一十告诉了对方,“我是管片儿民警,对这孩子非常了解,我敢替他担保!”经理被李国平的真诚和执著感动了:“就冲您,这孩子我们要了。”

李国平的母亲已经90多岁了。提及家庭,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得好好感谢我老婆。”1997年,李国平的母亲突患心肌梗塞住院。为了让李国平全心全意工作,妻子未跟他商量就提前内退了。十几年来,母亲几次大手术,李国平都未能到场,全是妻子跑前跑后。

“都挺好的,你看,我也没有因为工作耽误家里什么事。”李国平总是不会轻易把难处讲出来。

有一次,社区治保主任王立军见他愁眉紧锁地在院子里踱步,便上前询问。李国平支吾半天,终于说出口:“我妈病了,媳妇没在。你能不能抽空帮我熬个粥……”

2008年8月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京传递。作为火炬手,李国平在故宫午门前跑出了精彩的50米。而在义达里社区,多年来,李国平走家串户,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坚实的50米。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