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赌、毒被称为“三害”,一直是社会管理的热点难点。从2014年元旦开始,广东省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无“三害”城市活动,针对消灭黄、赌、毒推进十项举措(场所自律、部门联动、群众举报、明查暗访、异地查处、异地办案、媒体曝光、顶格处理、一案一评、责任追究),以此全面遏制包括卖淫嫖娼、涉毒涉赌等在内的五类现象。今年前3个月,该市文化娱乐服务场所未发现一宗“三害”案件,场所警情大幅下降,社会治安向好。
为防而打
中山市目前共有歌舞娱乐场所250家、游艺娱乐场所261家、网吧146家、足浴267家、桑拿138家、酒吧42家、专业性演出场馆两家。
中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谭培安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黄、赌、毒‘三害’一直是社会管理的热点难点,从2012年开始,中山市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全民治安’工程,同时突出‘为防而打’,不断修改完善《公安机关查处‘黄赌毒’执法规定》,努力探索解决过去查处黄、赌、毒案件经常出现的问题。”
“过去,半数以上民警受处分案例都与黄、赌、毒执法有关。为此,中山市公安局新建及修订涵盖80项制度的‘平安警队’制度体系,就此明确风险防控和责任追究。同时还对取保候审、查处‘三害’、依法立案等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领域进行专项整治。”谭培安介绍,2013年,中山市公安民警没有出现因执法问题受党纪政纪法纪处分的情况,实现了“平安警队”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2013年下半年中山基本实现场所无毒、无赌,涉黄问题也得到较好整治。同时,中山警方同步推进治本之策,在2013年下半年推出“十项举措”,并开始酝酿创建全国首个场所无“三害”城市。
以防为主
“‘三害’难于根除,首要原因在于当前仍然存在很多错误认识和做法。”谭培安对记者说。
为此,中山市公安局首先教育公安民警从过去“习惯于接到群众举报‘三害’才开展取证、查处”,转向“追求除害务尽、场所平安,力求不抓人、不封场所或少抓人、少封场所也能实现无‘三害’”;其次,引导群众深刻认识到“场所‘三害’滋生大量刑事治安案件,影响城市文明形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障碍”;此外,教育引导经营者充分认识“只要全市上下全面清除‘三害’,就能提供统一公平、守法赚钱的经济环境”。
2013年12月30日,中山市公安局联合有关部门召集全市各场所行业协会和800多名场所负责人,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全民除‘三害’、场所无‘三害’”活动,推动场所自行整改;制作场所除“三害”培训电视专题片,分批次举办“拒绝‘三害’、阳光经营”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班;组织全市1100多家文化娱乐服务场所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促进行业自律。通过转变理念方法、促进行业自律,“除三害”工作实现了从“以打为主”到“以防为主”的大转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门联动机制在娱乐场所中构建起了针对无“三害”的全方位管理机制体系,是该市铲除“三害”的一大利器。在市领导牵头下,综治、宣传、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之间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统筹推进场所管理。市综治办牵头组成6个联合督导组分赴24个镇区对无“三害”创建工作开展专项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场所管理举措落到实处。
在中山市西区富业广场的龙都公馆,记者看到,《守法经营承诺书》《中山市文化娱乐服务场所违规违法行为举报奖励的通告》以及责任民警联系方式,都挂在该公馆电梯入口显眼位置。在所有包厢的电视屏幕上,举报有奖以及拒绝黄赌毒的宣传片在循环播放。
“无‘三害’创建工作,不但没有给公馆生意造成负面影响,反而提高了公馆的营业效益。”公馆总经理黄宁说,他们主动参与无“三害”创建工作的态度得到了顾客认可,不少人觉得来该公馆消费更放心、安心,“来的人更多了,所以春节以来,我们的生意一直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