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014-04-30 08:58: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期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二)

  编者按:4月22日至27日,第一期政法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在京举办。在开班式上,孟建柱强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政法工作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科学指南。为充分展示培训成果,本报邀请法院系统参加培训的16位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撰写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文章,现分两期予以刊登。

  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理想信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闫汾新

  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审判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都在昭示,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能够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我们的审判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审判机关作为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只有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筑牢根基,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切实肩负起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历史使命。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新疆各级法院处在反恐维稳、反对民族分裂和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第一线,各级法院党组班子要在政治上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要在反对民族分裂、事关祖国统一、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做到立场不动摇、态度不暧昧、行动不迟缓,旗帜鲜明的挺身而出。各级法院党组班子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底线,把国家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贯彻在审判执行工作中。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要补好“钙”,强健法官队伍的筋骨,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把党性修养作为各级法院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业基石。不断加强人民法院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旗帜鲜明、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切实增强各族干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要坚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标准,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建设一支信念坚定、司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审判执行队伍,确保各级法院干警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使命、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根本任务,矢志不渝的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海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坚决贯彻好、落实好,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

  一是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司法为民的核心要求,要在每一个案件的办理中,将司法公正的要求“具体化”,落实司法公正。要重视以法治化思维方式,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解决好由于不规范导致的不公正和审判质效不高的问题。要通过落实“规范办案程序、规范案件流程管理、规范执行行为、规范庭审和案件质量评查、规范诉讼服务、规范巡回审判”等规范化建设,起到普遍提质效、防不廉、守公正的积极效果。要通过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审判权力的运行,明晰并落实审判长、主审法官、合议庭和审委会责任,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审判责任制,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既让审理者裁判,又落实裁判者对裁判负责,以制度的刚性要求确保审判权的规范运行。要通过深化司法公开,加大监督力度规范司法行为,加强人民群众监督。

  二是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当前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省法院要坚持建设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效能型”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以普遍建立“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为载体,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充分发挥小额诉讼、简易程序、巡回审判等诉讼机制和审判方式的作用,对一般矛盾纠纷实现简案快审、调判结合,使审判效能效果进一步提升;以群众高度关注的执行公开为带动,全面推进司法“三公开”平台建设,实现透明与便民相结合。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好司法为民要求,不断提升司法为民工作,促进司法公信建设。

  三是努力打造高素质队伍。要按照习总书记“五个过硬”的要求,打牢法院干警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树立法治信仰,坚守职业良知,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廉洁意识。要不断增强队伍素质能力,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方向,扎实抓好“五个能力”提升。要加强对队伍和业绩的考核,将工作业绩考核与表彰奖励、晋级晋职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形成良好用人导向,以“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

  以忠诚守望天平 心无旁骛公正司法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董治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唤醒了亿万国人的家国梦想,凝聚了国人共识。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公平正义需要法治的守护。因此,“中国梦”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梦”。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人民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为“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就是要立足审判职能,正确适用国家法律,裁断纠纷,惩治犯罪,制裁违规,示范规则,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首先要求人民法官要永葆忠诚的政治本色,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只有把忠诚铭记于心,牢记责任与使命,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心无旁骛公正司法,才能清正廉洁一尘不染。

  忠诚,就要牢牢坚持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法治就会流于空谈空想,或者迷离正确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点,增强法院干警对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实践认同,正确理解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辩证关系,保持政治定力,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忠诚,就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改进司法作风,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不断完善立案、审判、执行和信访申诉等各个环节的便民利民措施,继续推进“六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发挥特色便民法庭作用,切实让公平正义守护广大人民群众。

  忠诚,就要真正信仰法律、正确适用法律。作为职业法律人,对法律忠诚是法官的天职。只有对法律真信仰,才能立足党的宗旨,理解国家法律精神,在审判实践中践行国家法律所要体现的价值,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立足国情,结合省情,根据证据,分清事实,正确运用法律,输送公平正义。为此,要按照中央和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大力加强法院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按照“公正、为民、廉洁”的要求,加强对法官的政治理论、法律专业培训,培育人民法官的职业操守,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司法公开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董开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社会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人民群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青海法院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审判工作的期待和关切,以更大的力度推进青海法院司法公开。

  全面落实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司法审判活动依法全过程公开,依法公开立案条件、立案流程、诉讼费用标准和风险提示等内容,积极为当事人提供电脑触摸屏自查等方式的服务,方便当事人及时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和信息。案件庭审全面落实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求,除法律规定不应当公开的外,全面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旁听权,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旁听案件审理。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等形式,公开审判执行、司法政务管理信息等信息,便于社会监督。充分利用数字法庭系统,对庭审活动全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逐步实现每庭必录,并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保存,方便当事人依法查阅庭审音像记录。

  大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维护利用好司法公开的阵地。去年,青海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全省法院一批裁判文书上传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青海法院还需要下功夫维护好这三个平台:审判流程公开方面要以庭审为中心,将审判管理系统与审判流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网上同步办案。裁判文书公开方面已制订方案,今年9月全省实现生效裁判文书全部上网。执行信息公开方面正抓紧建设信息化执行指挥中心,最大限度保证有执行条件的案件依法得到执行。

  依托信息化建设,提升司法公开的水平。青海高院提出了全省法院今后三年信息化建设任务,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深化司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从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入手,逐步推进办案流程管理系统、数字法庭、绩效考核系统及执行联动系统的使用。青海法院建成了全省法院的局域网,并实现了互联互通。研发了各类办公、办案的业务应用软件,基本上达到了信息化办公办案条件。“天平工程”建设、信息技术培训、办公办案系统应用共同推进,力争使全省法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改革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罗殿龙

  政法机关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和首要的就是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人民法院作为实施法律的审判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公正文明司法本身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过程。信仰法治、坚守法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就是人民法院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具体实践。

  一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改革发展。人民法院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人民法院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首先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产业创新发展,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和谐稳定。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法院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必须正确处理维稳和维权的关系,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强化案结事了调处矛盾纠纷,标本兼治依法处置涉诉信访,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人民法院在建设法治中国历史进程中落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实践路径。人民法院必须坚守公正司法底线,落实“五个过硬”、“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更新司法理念,改革和完善司法工作机制,做到严格、文明、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到权益受到平等对待,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四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法治中国建设水平。人民法院要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教育、评价、修复、指引和示范等功能,通过对一个个鲜活的司法个案的审判执行,持续扩大法治宣传的纵深影响,切实提高司法公信,推动社会道德诚信建设,促进群众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营造全社会守法崇法的浓厚氛围,夯实法治中国建设的社会基础。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全社会参与。人民法院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勇于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卓有成效的司法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持公正司法 维护公平正义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阎庆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就是要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保护和救济,使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裁和惩处;并多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厘清了人民司法的价值追求、指明了人民法院的努力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大力推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坚守良知筑公正。司法良知是公正司法的人性基础。审判是需要良心的事业,法官是需要信仰的职业。因此,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始终坚持执法为民,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司法良知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实践磨炼中精心培育。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司法良知教育,引导法官坚守法治信仰,恪守职业道德,深怀为民情怀,做社会的“良心”、人民的公仆、道德的楷模。

  严格依法守公正。严格依法办事是公正司法的根本要求,是人民法院敢于担当的重要体现。要严守法治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每一件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适用关,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坚决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要始终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敢于抵制违法违规干预,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正确理解和贯彻罪行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法治原则,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深化公开促公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群众最盼望公开透明,最反感暗箱操作。要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实现案件信息进程查询便捷化、网络直播庭审常态化、裁判文书公开完全化,以阳光司法倒逼法官干警提升素质能力,不断提升司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廉洁司法保公正。廉洁司法是公正司法的前提,没有廉洁就没有公正,就无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旗帜鲜明反对腐败,是人民法院必须打好的攻坚战。要充分认识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贯彻“四个从严”的要求,加强警示教育,弘扬廉政文化,健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以零容忍的态度,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司法领域的腐败现象。

  加强良知道德历练 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学群

  人民法官的职业良知和道德素质决定着司法审判工作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法不严、司法不公,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干警缺乏应有的职业良知。”“职业良知来源于职业道德。”“要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从近年少数司法人员违法违纪事件的情况来看,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的缺失、丧失,是导致枉法裁判、司法不公、违法乱纪的根本原因;而一些司法裁判结果之所以不能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同,甚至遭到广泛质疑,也是因为裁判结果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良知道德相悖。

  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是法官安身立命、为人处世之基,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法院干警必须具有高于一般人乃至普通公务员标准的良知和道德。法官是正义的化身,必须具备正直的品格、高超的司法技能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必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把“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的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不偏不倚,不枉不纵,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良知道德历练,使良知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良知道德是司法公正的思想基石。“徒法不能自行。”法律本身是不能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司法公正须落实到司法者身上,依赖于有良知道德和公正心的司法者。有良知道德的法官才有是非分辨能力,具备敬畏之心;就能尽职责、永不懈怠,让浩然正气始终存于心中,切实坚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司法为民是最重要的司法良知和职业道德。人民法官必须坚持司法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努力消除群众诉讼障碍,不断完善为民、便民、利民的措施和机制,扎实做好司法领域群众工作,真正让有理无钱的人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人打得赢官司,让打赢官司的人及时实现权益,让确有错误的裁判依法及时得到纠正,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公正审判,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维护司法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

  良知道德的意识和行为,不是与生俱有,而需依靠后天的养成,依靠长期的学习体悟、坚定的理想引领、严格的纪律约束、丰富的司法实践历练。特别要充分运用司法实践来推动法官良知、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在司法实践中实现法律的正确实施与自我人格修养提升的统一,做到内外兼修、知行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公平正义来谋划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郑 鄂

  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根本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法治精神,进一步夯实法治根基,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坚持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第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加强法官队伍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确保全省法院干警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增强抵制干扰的定力,自觉把遵守法律作为第一遵循,把法治精神作为主心骨,做知法、懂法、守法的执法者。第二是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容易发生司法不公、不廉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制度,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司法权运行体系,确保在司法办案各个环节都设置隔离墙、通上高压线,让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第三是既严格依法办案,又注意从实际出发,不断解决法律滞后等新情况新问题,力争服判息诉、案结事了。第四是加大惩处力度。加强法官职业伦理操守教育,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坚决扭转特权思想、衙门作风,以最坚决的行动扫除司法领域的腐败现象,发现一起、查办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二是加强司法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第一要加大工作力度。要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确保在三年内依法全面实现案件流程全公开、节点全告知、程序全对接、文书全上网,在全国率先完成三大平台建设任务。第二要主动接受监督。要正确处理依法行使职权和依法接受监督的关系,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第三要提高科技含量。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科技法庭建设,省法院从今年起做到“每庭必录”,争取三年内全省法院均实现“每庭必录”和具备庭审直播条件,加快诉讼档案电子化、立案信访窗口升级改造,全面拓展司法公开渠道。

  三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等改革试点工作。第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的影响和干扰。第二是遵循司法规律。司法体制改革要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损害司法公信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坚持遵循司法规律,严格依法办事,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司法改革。第三是坚持有序推进。要把改革的力度与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下依法有序推进改革,完成好中央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