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者的人员构成特点
1、扒窃人员大部分是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的社会闲散人员。
2、以往,成年扒窃人员还经常控制挟迫未成年人入伙,利用他们在公交车上进行扒窃。但是,这种情况受国家对未成年人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等因素影响,近年有所减弱。
3、另外,扒窃人员经常以团伙形式作案,在作案线路、实施扒窃、转移赃物等作案环节上,均有明确分工。分分合合,相时而动。扒窃人员之间大多使用暗语、黑话传递交流信息或意向,如,“钓大鱼”、“条子尾巴”等。
4、现在,大多数扒手都比较讲究穿戴,身着名牌,拿高档手机,腕戴名表等。这样打扮的人在公交车上出现时,大家很难将他们与“扒手”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他们恰好利用乘客第一感观上的错误认识伺机作案。
作案目标的特点
1、女性、老人等反抗能力较差的群体。
2、明显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上衣敞开或单肩背包的乘客,会被列为重点扒窃对象。
3、任何疏于防范的乘客,尤其公交车上有些年轻人,愿意戴耳机听音乐玩游戏,播放器里的音乐声音放得很大,因而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浑然不觉,反而更成为扒窃人员的盯瞄对象。而手机等电子产品也恰恰是扒窃人员青睐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