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创新服务方式是改变公证服务遇冷重要举措

2014-04-28 10:43: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村委会活动室内,“迎泽区店坡村村民福利分房现场”的横幅格外醒目。横幅下方,店坡村党支部书记老魏一边看着手中的名单,一边喊着名字。

    被叫号的村民兴奋地走上前从一个透明的箱子内抽取自己的房号。而坐在第一排的张丽宏认真地观察着,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这是日前法制日报记者跟随山西省太原市城南公证处主任张丽宏在太原市迎泽区店坡村村民福利分房现场看到的一幕。

    “作为太原市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户安置对改造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一上午的忙碌让张丽宏略显疲惫,为了保证选房活动顺利进行,在迎泽区郝庄镇政府的邀请下,城南公证处主动联系到店坡村村委会,从前一天开始便对顺序号和房号的抽取及用具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全程公证。

    “这次你看到的算不错的,更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被服务对象不冷不热,不愿意接受服务,用热脸贴个冷屁股。”走出现场的张丽宏向记者介绍说。

    曾经发生的一个为城中村改造拆迁户安置房分配服务的事情让张丽宏印象深刻。

    2012年4月,张丽宏接到小店区黄陵街道办事处的电话,说辖区内某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安置分房。接到电话后,老张带着公证人员主动找到了该社区负责人。但社区负责人却表示不了解公证是干啥的,觉得分房就是自己村里内部分了就算了,用公证没啥用。

    碰了一鼻子灰的张丽宏并没有灰心,又带着公证人员几次上门向社区负责人讲述公证的好处和必要性:由他们提供服务可以保证分房在程序上合法,出事的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将来因为发生矛盾纠纷,公证书可以直接当作证据来使用。

    最终,社区负责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同意接受公证人员的服务。随后在公证人员的现场监督下,552户居民分房活动顺利完成。分到房的居民纷纷表示,有了公证员的监督,分房过程变得公开透明了,也没有了暗箱操作。

    “其实公证主动服务遇冷是多方面造成的。最主要的是由于我国实行以自愿公证为主的公证制度。这种被动的服务模式导致公证行业都是等着服务对象上门来找,不愿主动宣传自己业务,这样群众的知晓率自然就低了。了解的人少了,自然就遇冷了。”张丽宏告诉记者。

    张丽宏说,过去一些历史原因导致公证公信力下降也是公证主动服务遇冷的主要原因。由于过去无序竞争及公证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公证书效力的发挥,最终使公证的公信力下降。

    对于如何改变公证行业遇冷的情况,张丽宏有着自己的看法。

    “除了加大宣传外,公证行业也必须创新服务方式,让服务对象满意。”老张说道,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领导问责、效绩评估等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办证程序,缩短办证时间,提高办证效率,切实消除公证行业办证效率低下、办证手续繁琐等受人诟病的现象。

    “借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方式也是措施之一。近年来,社会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而当前山西公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对公证法律服务提出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广阔的信息化平台,为当事人提供有关公证事项的网络化服务,或尝试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公证取证及证据审查也应该成为公证服务的题中之义。”张丽宏介绍说,城南公证处已经开始了在这方面的探索。如我们在为我省物联网企业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尝试通过视频技术完成公证申请、受理、审查程序,为当事人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不断提高公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证员队伍也是让群众逐渐接受公证服务的重要举措。”张丽宏说道,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土地流转被提上改革日程,如何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公证服务,保护各方利益成为公证行业面临的问题。“这些都是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大伙儿只能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老张告诉记者,这个课题目前已成为他主要研究的方向。最近自己也和同行不断进行探讨,希望能做出点儿东西。

    经过一下午的紧张工作,下午六点,现场分房顺利完成。张丽宏代表城南公证处宣读了现场公证词:“太原市城南公证处根据太原市迎泽区店坡村申请,我们接受城南公证处的指派,对店坡村村民福利分房进行了现场监督……”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