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圆明园随想

2014-04-25 08:55: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吴全礼

仰望悬挂在壁上的圆明园复原图,想在一天的光景里走遍这“万园之园”那是奢望。历经火焰吞噬炮火烧掠的土地,总会留下一些连时光也无法消磨的痕迹。那些横竖倒卧的雕花石柱、石块,就如同烧伤的面容上遗留下来的疤痕,任多么高超的医术和药物,也无法抹去。毫不犹豫,偏执地就想去大水法遗址,至于其他的景观,看与不看都可。

顺着指示牌,沿着湖岸往里寻找,一处只剩半边的残存石拱桥静默在眼前。走过去,无意中回眸一看,就那么一眼使人无法再移动脚步,返回坐在它的身边,看着湖水映着它的身影,身影相接的那个寓意圆满的“圆”,不缺边少角。身影的另一边皮开肉绽,坠落的石块在水中隐现着硬朗的身形,全园唯一残存的一座石拱桥。

抚柳而过,一块免费参观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的招牌,吸引了很多游客走进长盒子形的厅堂。随着众人走进,鼎沸的人群簇拥在销售各种旅游商品的柜台,微缩仿制的大小不等的兽面人身铜像尽列其间。在一个柜台旁静观过往的人群,至多有人伸手漫不经心地抚摸一下,像一阵轻风偶尔掠过,毫无知觉地又去了。十二只兽面人身铜像,还有哪一个至今流落海外,似乎无所谓,仿制模糊了真品的缺失感吗?那几个回归的兽首历经曲折漫长的路程,还不够艰辛吗?那时的烈焰和炮火,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置身在西洋楼景区,眼前那些倒在地上的巨型石块的冲击力,远远超过了图片、影像和文字。熊熊燃烧的大火在逶迤的宫殿中蹿出阵阵浓烟迷雾,炮火炸裂腾升的烟尘弥漫在天际,雕梁画栋顷刻间灰飞烟灭,精雕细刻技艺超群的西洋楼景观群瞬时筋断骨裂……这一切似乎就在眼前。谐奇趣、养雀笼、海晏堂、大水法等十余个欧式建筑和庭园,有些只剩下了一个单薄的名称,有的只是些残垣断壁,更多的则是乱石一堆。乱石丛中的游客,以各种姿态拍摄留念,就在这种惨不忍睹的景地,还能听得到众石悲泣的地方,满脸轻松自在的游客攀上攀下寻找雕花完整的石刻,兀自拍摄。正在独自感慨,听到附近的一对母女的对话:妈,你笑一下,笑一下。

好好的东西被糟蹋成这样,还能笑出来吗?她们的对话,使跟前一些正在嬉笑的游客顿时一愣神。一位六十多岁的大爷顺着说:就是呀,我们的好东西被人家毁坏成这样了,看着只有生气,哪里还能笑出来?东西坏了可以修好,要是人心死了,那就没救了。

人的心要是死了,的确什么都不会在乎。只是,还没死的心,有些该在乎的却不在乎了。在观水法的左侧高处,有一个设置着简易的棚架,用一种机器正对着大水法的残迹,可以通过这架机器看到大水法的原貌,几个人招揽着游客,犹如街头的小贩吆喝着生意,几乎没有人去看。人为的对美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保持原状比恢复原貌更有力量,时间不能改变一切。

在景区播映室里,坐满了倾听有关圆明园历史的游客,立体逼真的复原景观,凝重的讲解,将游客带到了历史的深处,目睹这座人类文明史上的巅峰之作被抢掠焚毁的经过。在故宫等地随处可见的外国游客,在这里很少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法国大文豪雨果的雕像伫立在大水法的身边,他那段痛心圆明园被毁的文字,刻写在一本翻开的石刻书上:……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从前对帕台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致荡然无存。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她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这些美轮美奂的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他的愿望,还只是他自己的愿望。“美”被物化为一件物品或建筑后,其实就已经不再属于某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强行攫取或掠夺后,隐匿得踪迹全无,独属于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羞于正大光明地供人观览,那还算是有点人的羞耻之心,只是当面对众人惊叹的目光和赞许时,那种骄傲和自豪的荣光会刺痛窃贼和强盗的灵魂,不管是以何种不光彩的手段得到的,总归这种令人仰望的“美”只属于创造者和他创造这种“美”的那片土地。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其中,“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谓之“圆明园”。愿望与现实,被连天的炮火变成了一缕经世不绝的烟尘。即便大文豪雨果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我们还要牢牢记住这缕烟尘断绝的,不仅仅是一个象征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园林奇迹。

走出圆明园,那夹道的银杏树上灼灼的明黄树叶,如同一缕火焰在心里熊熊燃烧。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