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法制故事

李动:文学路上的“追梦人”

2014-04-25 08:52: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个人简介:李动,1958年生,现任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公安书刊社总编辑、副社长,全国公安文联文学创作协会理事。长期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曾多次获奖。作品《英模,没有传奇色彩》获2008年《人民文学》报告文学优秀奖,《有爱的生命永远灿烂》获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文学奖,《画像——描摹罪犯容貌的神笔》获《中国作家》第三届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

当兵修飞机、从警管小区、执笔编杂志……30多年来,一次次华丽的转身,一次次工作的变迁,始终没有消减李动对文学的痴迷沉醉与探索追求。

1982年,李动从部队复原后,成为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的一名社区民警。为了追求心中的文学梦,入警3个月后,李动报考了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

社区民警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什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群众都愿意与李动聊聊。时间久了,李动灵机一动,索性将辖区里的人和事作为创作素材,凭借此前在部队时打下的文学功底,写了几篇片儿警手记,并被《解放日报》连载。不料,手记一经刊出,深受读者喜爱。此后,李动又相继创作了《枫叶,飘向何方》《那双忧郁的眸子》等散文佳作,取材均来源于派出所基层生活。

1991年,李动调入《人民警察》杂志社,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经常陪同各地作家采访报道,李动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创作视野也得到极大拓展。其中,陪同著名作家高红十的那次采访经历更让他记忆深刻。

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大学生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转而去贩卖假文凭,被警方抓获。一个简单的故事,在当年的李动看来采访一下办案民警也就完事了。可高红十却不辞辛劳地东奔西跑,逐一采访犯罪嫌疑人及其身边的亲友,通过立体式的生动报道,详细描绘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轨迹,深刻挖掘了犯罪背后的社会根源,体现了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七分跑、二分思、一分写!”从那以后,李动对纪实文学创作有了全新的理解。

这种对人性的关照也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系列作品,他越发努力地向人性深处挖掘。在《逮捕令,于新婚之夜执行中》一文中,李动和同事奉命抓捕一名正在举行婚礼的犯罪嫌疑人,决定等其洞房花烛夜后再将其带走,为此,他们悄悄等候十几个小时,直到东方露出淡淡的曙光;在《“海外来客”,在母亲坟头长跪不起》中,一位老民警在得知自己审问的台湾特务特别牵挂多年未见、不知生死的母亲时,特意抽出时间陪着特务去母亲坟头烧香磕头,帮其完成心灵的救赎……在这些作品中,李动细腻的笔触流露出浓浓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当上宣传科长,李动越来越忙碌,但只要有片刻的宁静,他依旧勤于思考、笔耕不辍。

如果说与文学相遇是一场邂逅,那么李动的人生也因这场美丽的邂逅而绚丽多姿!(记者 吴 艺)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