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之背后深意

2014-04-21 08:33: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国家安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记者: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央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决定由习近平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至此,我国就拥有了应对国内外综合安全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运作机制。

    那么,在此之前,我们的国家安全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沿革和发展?

    刘跃进:可以这么说,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并在后来多次强调的“构建”或“健全”“国家安全工作机制”及“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的落实和发展。

    虽说1992年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2002年十六大,都曾不同程度地提到了国家安全,但只有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才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国家安全问题,并首次提出要“抓紧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把相关提法概括成“健全国家安全体制”八个字。2012年十八大时,相关内容与“国家安全战略”合为一体,被表述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正式提出了“完善国家安全体制”。至此,“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成了一个最准确的表述。

    记者:习近平同志不止一次地强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目的在于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具体是什么样的?

    刘跃进:对于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学界政界都有过不同的概括与论述。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针对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习近平同志对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概括是: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

    在这次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对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的概括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正是因为对形势有了这样的认识,习近平同志才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