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最大的民生。”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的安全生产会议上,市长朱民称赞徐州公安机关通过加强道路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压降交通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2013年,徐州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2012年相比,减少186人,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重特大交通事故。
据统计,每死亡一人一般会涉及12个家庭的幸福和利益,少死186人,就使2232个家庭免遭交通事故的伤害。近年来,徐州交巡警通过激发活力“内驱动”、预防在先“治未病”、查处违法“必清零”、科技应用“筑壁垒”的管理办法,有效预防和压降道路交通事故,走出了一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伤亡的民生警务新路子,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打造成生命安全工程,被群众赞为“民生工程”、“良心工程”。
从严治警:只有管理好队伍才能管理好道路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合部,为全国交通枢纽,公路总里程1.6万公里。良好的交通优势,为徐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考验。
徐州市包括县区一线执勤交警共1100多人,点多,线长,面大,极易失于管理。管严了,造成民警缩手缩脚,不敢作为;管松了,民警可能消极怠工,对违法行为不作为或乱作为。对此,徐州公安的对策是严管、优抚、科学考量三管齐下,激发民警内在驱动力,提高管事率和严格规范执法的自觉性。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从严治警是对民警最大的福利。”这是徐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孙建友的治警理念。他认为要管好交通首先要从队伍抓起,从严治警,对民警违法违纪行为主动查处,决不姑息护短。2013年初,局党委根据举报,主动严肃查处了违法违纪的交警。这一举动在全局民警特别是交警中引起强烈震动,一场全局范围内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由此展开,《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批制度规定陆续出台,民警头脑里有了紧箍咒,规范执法的自觉性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局机关民警站高峰缓解一线交警压力、交警轮流进行减压式健康疗养、增加执勤岗位补贴等一系列从优待警措施付诸实施,进一步激发了交警的内在动力。工作考核目标也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局党委组织交巡警支队班子成员、直属各单位、县(市)区大队27名主要领导赴先进市学习考察,对现行《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科学考量,对交通秩序管理工作量化和非现场执法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使考核办法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进一步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考核,主要考核民警的工作量,直观反映就是纠违率、通行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看你一天下来干了什么,管了多少事。”徐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张伟说,“队伍管理的严不严,民警管事率、违法行为纠正查处率高不高,直接关系到交通事故的多寡。稍微松一松,事故就上升,稍微紧一紧,就可能不死人。”这道出了很多交通管理者的共同感受。据统计,2013年,全市交警执勤大队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率同比上升了130%,而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186人。
预防在先:借鉴“治未病”原理压降交通事故
“上医治未病”是传统中医理论之一,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在还未发病之前就采取防御措施。分管交管工作的徐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白新建介绍,徐州压降交通事故就是用“治未病”的原则,预防在先,开展了查处违法“清零行动”、重点路段“整治行动”、货车违法行为整治等25次专项行动,加强车辆源头监管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事故隐患大大减少。
2013年下半年,交巡警支队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车辆违法信息 “清零”行动,主要针对有多次违法记录的车辆。执勤民警在查处机动车时,运用警务通对该车辆以往违法情况进行现场查询,凡有三次以上违法记录的,当场处罚清零,以此加强对驾驶人的安全教育。一名被当场“清零”3次高速超速违法信息的驾驶人说:“这次违法信息清零提醒了我,超速习惯得不到及时改正,可能会酿成大事故。”
对亡人交通事故,交巡警支队有个日通报日评析制度和全市事故月评析例会制度。事故大队大队长张琰介绍,全市事故月评析例会在全市县(市)、区轮流召开,主要对死亡二人以上的个案进行评析,给出整治意见。
每次开会,当地公安机关的一把手都会参加,对压降事故很重视。2013年4、5月间,由于大量瓜果蔬菜上市,一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农用三轮车引发的亡人事故,通过评析发现问题后,事故处理部门给支队领导提出整治建议,支队立即从6月起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县区农用三轮车专项整治活动,结果下半年此类车辆违法行为与上半年相比,下降达一半以上,并且从整治到年底,未再发生农用三轮车亡人事故。
高速公路是亡人事故的多发区,徐州交巡警在跨省协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3年,徐州交巡警支队高速一大队和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密切联手,信息共享,在连霍高速车辆联防管控、事故压降、恶劣天气处置等方面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了连霍高速徐州段、宿州段的安全、畅通,全年死亡事故数、死亡人数,与上年相比均减少了72.2%,连续五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智能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筑起道路交通生命壁垒
“十次事故九次快”,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徐州交巡警支队将科技信息化手段融入到交通管理工作中,应用区间、单点和移动测速系统遏制了高速公路超速行为,有效降低了事故风险。
高速五大队大队长宋永权深切体会到科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好处,“2013年初,我们在辖区内的京台高速公路青山泉服务区入口到贾汪出口处,安装了两处区间测速设备,间隔10公里。有了这个区间测速,沿线LED显示屏上都有测速提示,驾驶人看了,车速明显降下来了。”
近年来,徐州以降车速、压事故为目标,投入600万元,在超速易发多发的高速路段建设了17套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2个单点测速系统和14个移动测速仪,对高速公路实现了限速全覆盖。在高速公路省际交界主线站建设3处LED显示屏,实时发布外省过境车辆超速信息,及时提醒外地车辆超速行为。自从有了高速公路限速这一系列科技手段,全市非现场抓拍超速违法数逐月下降。
在徐州交巡警支队的交通控制指挥中心,全市道路交通状况一目了然,这里被称为全市道路交通管理的 “网上巡逻中心”。与此相呼应,各大队建立了二级指挥室,这些二级指挥室能够对辖区道路进行实时监控,值班民警进行网上巡逻,节省了警力,发现团雾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预警处置,提高了发现处置险情的能力。
据介绍,徐州交巡警支队即将投入使用的智能指挥集成平台,将交通控制指挥中心7个独立的子系统进行整合,能实现各子系统的集成应用,届时将与各二级指挥室为事故的预防和压降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张爱华 王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