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话平安

政府辟谣不应掺杂“鸵鸟心态”

2014-04-16 16:07: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打击网络谣言和提升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二者并不相悖。政府要更加精准地打击网络谣言,就必须强化对各类信息的搜集、研判和核实。

  近日,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发生。当面对这一重大恶性突发事件时,政府在信息通报、应急能力上的表现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全社会的质疑。更可笑的是,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当地政府还对自来水污染的“谣言”进行辟谣,并对“传谣者”进行了处理。

  在网络时代,谣言的危害不言而喻,而随着“秦火火”等一大批网络推手的落网,国家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应当说,政府及时回应谣言,并加大对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打击力度,本就是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之举,是无可厚非的。

  但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谣言的真实存在,否则,政府的辟谣反而会异化为全社会所诟病的“官谣”。这极有可能会导致“谣言”成为了“遥遥领先的预言”,使得政府回应的公信度大打折扣,也会让真正的谣言有了生存的土壤。最终,这都将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代价。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在社会运行风险加大的转型时期,政府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任何环节的风险都不可掉以轻心。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月之前,相关部门能够对该“谣言”高度重视,对所曝内容进行认真核查,就可能会遏止恶性事件的发展,至少可以减少损失。

  这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的“鸵鸟心态”,对那些危害到政府形象和官员官位的言论的真实性视而不见,甚至以打击谣言的名义,阻止其产生和传播。在辟谣上,就很可能会以自身利益是否受损为本位:合乎自身利益的正面言论,就是合法言论,反之,则被认定为谣言。这种良莠不分的行为不仅仅会异化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也会使得政府在施政过程中听不到真实的声音。

  事实上,打击网络谣言和提升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二者并不相悖。政府要更加精准地打击网络谣言,就必须强化对各类信息的搜集、研判和核实。只有建立在区分是非的基础之上,谣言打击才能有理有据,社会治理才会有条不紊。

  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强有力的预警机制,面对各种言论,及时区分判断。要相信“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和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另一方面,要加大问责力度,促使各级政府和官员敢于面对、勤于应对和善于处理各类问题,以积极有为的姿态真正地将群众的合法权益落实到位。(周陈华)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