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法制故事

王健根:从铁血男儿到儒雅主编

2014-04-15 09:25: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个人简介:在战场上,他独自摧毁敌火力点3个,毙敌6名,创造了传奇;带着身上30余块弹片,他转业来到警营,忍受战后伤痛埋头工作;解救被拐妇女,他以独特的视角撰写了《被解救少女的呐喊声》,历时3个多月,先后撰写了《和谐从这里起步——陈勇琦“二三四”社区工作法》《编织神奇的安全网》《社区警务好民警》3篇长篇通讯;现任江西省公安厅《江西公安》编辑部主编。

王健根出生在一个基层干部家庭,1979年12月,王健根入伍来到闻名全国的“硬骨头六连”。为了成为英雄连队的合格战士,他拼命磨炼自己瘦弱的体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团组织的军事比武中,他夺得了6个单项第一。凭着过硬的素质,王健根在战场上崭露头角。在参加边境自卫还击战中,他独自摧毁敌火力点3个,毙敌6名,并创造了两个传奇:为军区参战部队擒获唯一一名俘虏,带领全班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胜利,军党委为此给他荣记了一等战功。可在这传奇故事的背后,王健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左眼失明,左手部分功能丧失,太阳穴、头部等部位仍留存30余块弹片。

1989年7月,王健根以优异成绩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专注于文学创作,实现了由悍将到文人的华丽转身。他先后写下了《哦,硝烟中那隐隐约约的山峰》《打完仗,我还留在从前》和《军中硬汉也柔情》等,4篇作品在全国“我的第一次”命题征文、全国散文征文大赛等获得特别奖和优秀奖。期间,他连续8年被南京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0年9月,他从部队转业来到江西省公安厅。王健根扑下身子潜心工作,他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战后伤痛,靠服用大量的药物来麻醉神经,继续埋头工作。亲身经历的解救行动,王健根对被拐妇女解救工作面临的困境及被拐妇女回归社会等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采访,以独特的视角撰写了《被解救少女的呐喊声》,很快被《报告文学》等多家刊物采用或转载,并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

2005年初,他深入基层,记录社区警务的探索和实践,历时3个多月,先后撰写了《和谐从这里起步——陈勇琦“二三四”社区工作法》《编织神奇的安全网》《社区警务好民警》3篇长篇通讯,分别在《人民公安》和江西部分媒体刊登后,引起了公安部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主人公陈勇琦此后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荣誉称号。

2009年,王健根担任《江西公安》编辑部主编,他倾心把杂志办成“民警常放在床头”的刊物,从卷首语到工作报道,都力求更具有文化穿透味;刊物深受广大民警的喜爱,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优秀连续性内部资料一等奖”。

在公安厅工作的13年中,王健根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8次受到上级嘉奖,2013年11月,荣立三等功一次。(记者 肖海员)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