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较大幅度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增加透明度。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
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是在为将来体制上一些重大改变做准备。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
刚刚过去的一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话题不断。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都来到自贸试验区考察、调研;另一方面,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上海自贸试验区也是频频被提及的热词。回顾这一周的自贸试验区话题,有一个关键词条尤为值得关注,就是汪洋副总理所强调的,要努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具有引领意义,其中一层引领意义,就在于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上。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而且不仅是面向国内的深化改革,也是面向世界的主动接轨。上周在上海,汪洋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体制机制,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努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确实,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国家战略,正是肩负着这样的一重使命——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先行先试。一个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营商环境,应该是法治化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以来,就始终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改革探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与现行的一些基本法律有冲突,为此国家暂停了有关法律在自贸试验区实施,将法律上的障碍挪开。有破也有立,上周的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表示,上海自贸区条例已进入上海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他透露,上海市政协参与了自贸区条例的立法协商,条例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有望今年上半年出台。这是一部综合性条例,其中有许多新观点新举措会落到法律实处。在周汉民看来,自贸试验区成立半年多来,主要成就有两条,一是立法,二是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包括为后者暂停实施部分法律法规。这两步做好了,才能向前推进。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法治也是自贸试验区的一种重要而无形的“基础设施建设”,法治化环境的基础打得扎实、牢靠,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也能提升,自贸试验区这池春水中才能养出大鱼。
同样也是在上周,周小川调研并召开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则是为自贸试验区的另一个重要国际化环境基础设施增加推动力,那就是金融的开放创新。周小川强调,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自贸试验区的投资贸易活动。国际上,公认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地方,往往也是金融开放度高、创新力强的地方,有了企业所需要的发育成熟的、国际化的金融环境,各类企业才能自如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连通两个市场,成为真正的全球经营的企业,乃至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有了金融的支持、配合,为投资贸易便利化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自贸试验区这池子里的鱼更能活跃欢腾起来。
上周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率团访华,中澳双方表示要加快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而在博鳌论坛年会上,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又提到了中国和美国、欧盟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国与世界上许多重要经济体之间的双边投资、贸易协定谈判,都在推进中。正如龙永图所指出的,中国接受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整个中美投资协定谈判的总体框架,这意味着接受了现在世界上比较认可的规范的投资规则体系,上海自贸试验区就是在为将来体制上一些重大改变做准备,一旦中国和美国的投资协定签署,中国要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这样的规则,就可能不仅仅局限在上海2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了。
可见,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构建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其实是先行一步做准备,它代表着一种方向,在全新的全球投资贸易时代,未来中国向全世界投资、贸易伙伴呈现的,不再是低成本的地价、廉价的普通劳动力、各种财税优惠政策,而是用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展现吸引力。
·上海公安学校招考报名工作启动
·上海二中院 7年编写22册《调处手册》
·上海松江缴获假冒电动自行车180余辆
·上海监狱全面完成标志标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上海:让法律监督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
·上海:让法律监督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
·上海:让法律监督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
·上海检察院一分院检务公开网上推送诉讼信息
·上海高院到海事法院听取案件权重系数意见
·上海青浦检察院开展侦查业务专题培训
·上海:传播覆盖法治"好声音" 教育引导群众遇事找法
·上海公安公布官方“反扒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