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召开的的江西省鹰潭市公安局总结表彰大会上,警龄仅3年的年轻民警周喜华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未破过大案,怎么也能立功呢?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成绩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走出来的“活地图”
2010年年底,周喜华应招入警被分配到余江县公安局刘垦派出所当社区民警。万事开头难,周喜华家在外地,刚到派出所时,周喜华觉得“两眼一抹黑”: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工作。
到派出所后不久,正逢公安机关开展“大走访”,周喜华觉得这是一个熟悉辖区情况的好机会。所里协警员老杨被称为“活地图”。周喜华每天“师傅长、师傅短”叫个不停,缠着老杨带他到辖区走访。老杨十分喜欢这个勤快的小伙子,一有空便带他去走访。
刚开始,周喜华在老杨的带领下才能进村入户走访,后来路熟了,没有老杨带领,周喜华一个人也能进村和群众说上话。周喜华办事认真,白天他进村走访、认真画图、填写相关信息,晚上回到所里将白天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录入电脑。用了半年时间,周喜华就将辖区全部走了个遍,鼠标轻点,居民家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为了丰富“地图”的内容,周喜华又走进辖区的企业、学校、商店等地走访,掌握外来人员、特种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相关信息。2012年3月,辖区一建筑工地发生一起钢模被盗案。周喜华分析,沉重的钢模说不定让盗贼当废品卖了获利。他跟老杨迅速对辖区的几家废品收购站进行走访,很快便在一家收购站找到了被盗的钢模。
老杨总觉得电脑不好使,然而一件小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2013年7月27日晚11时许,辖区村民在家中抓到了一名入室行窃的男孩。男孩到派出所,说完自己的名字后就闭口不言。必须尽快联系到男孩的父母,周喜华将男孩的姓名输入平台,很快便查出了男孩父母的相关信息。老杨当即竖起了大拇指:“你这电子地图真灵,我这个老版地图不行啦。”
走出来的“鱼水情”
社区民警干得最多的事是调解纠纷、最烦心的事也是调解纠纷,每一起纠纷的调解都是痛并快乐的过程。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吃亏受累,化解矛盾……周喜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他把吃苦受累作为制胜“法宝”,先后调解各类纠纷130余起。
2013年9月,当地发生一起纠纷。几年前,徐某在某中学门口承租了一家店面。眼看合同快到期了,房东偷偷将店面租给了刘某。徐某当时租店面时有一个附加条件:续租者要接收自己店中的货物,而现在刘某却不肯接收。刘某表示,徐某如果再不将货物搬走,就全部扔出去。徐某急得拎着一桶汽油跑到店里,扬言要自焚。周喜华赶到现场制止了徐某的行为。耐心听完徐某的哭述后,又找到对方了解情况。之后,心中有“谱”的他在双方之间不停奔波,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社区工作永远都离不开这双脚,走得越远越长久,警民关系就越融洽”,在周喜华的走访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3年来,从群众起初的不理不睬到现在的主动配合,从开始时对工作的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游刃有余,周喜华真切体会到了什么是“鱼水情”。(记者 肖海员 通讯员 熊春和 杨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