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干警讲述

落泪的庭审

2014-04-09 09:04: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法院 王 丽

  2013年春节后刚上班,原告孙某手持被告王某的欠条来到法庭,要求法庭帮他追回装潢材料款。我本以为这是一起很简单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按照惯例应该能尽快当庭调解。

  开庭安排在下午两点。被告王某一走进法庭,就怒气冲冲地将应诉材料摔在桌上,大声指责:“凭什么让我当被告?有什么道理让我来开庭?”说话时口中还喷出一股酒气。我连忙招呼他坐下,让他有话慢慢讲,但仍在气头上的他根本不理会我,一个劲嚷嚷。从他断断续续的表述中,我了解到案件的真实情况。原来孙某、王某是一个村的熟人,外乡人赵某买装潢材料钱没带够,想给孙某打个欠条,但孙某担心外乡人不靠谱,而恰恰路过的王某是个热心人,主动帮助赵某以自己名义打了欠条。不料赵某对该还的钱一拖再拖,孙某无奈拿着欠条讨说法。

  事情搞清楚了,可“解铃还需系铃人”,为解决纠纷,我耐心劝说让他将赵某一起带到法庭查明事实。但王某根本听不进去,在法庭拍桌子敲板凳。

  我正言道:“我是这个案件的主审法官,请你配合将案件事实查清楚,不要在法庭喧闹!”从王某的眼神中,我察觉出可能他对我这个“80后”法官带着一丝怀疑和顾虑,甚至不屑。在随后的庭审中,王某对我的问话,一反常态保持沉默,摆出一副极度不配合的架势。庭审无法继续下去,我宣布休庭。而王某从被告席上站起来,继续趁着酒劲撒泼:“我活了58岁了,要不是看到你和我女儿差不多大,我一脚踹死你!”

  受到如此人身攻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但我没放在脸上,让王某留下联系方式,等情绪平复后再说。

  当事人走了,我的眼泪止不住落下来。对于从小长在农村的我来说,苦日子也磨炼了我柔中带刚的性格,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今天无端遭受当事人误解谩骂,对法律职业的不尊重让我有点受不了。

  回到办公室,我理了理思绪,不错,王某说我和他女儿差不多大,那么他也是我父母的同龄人,而在我们茅山老区,做人讲信义或许比讲法律更令人看重。王某好心帮助外乡人解难却遭遇“吃官司”,这在农村人眼中也算奇耻大辱了。这样换位思考,我的心情也平复多了。

  第二天,我给王某打了个电话,先解释了孙某、赵某和他三者的法律关系,最后态度诚恳地说:“你看我是小年轻,可能不信任我,你可以找信任的人详细咨询下,看我说得对不对。”电话里的王某明显语气缓和。

  两天后,王某再次来到法庭,主动要求追加赵某为被告。我及时通知另两人到庭。经过做工作,赵某答应分两次还款,三人在法庭上握手言和,孙某提出了撤诉申请,案件审理圆满画上了句号。

  (整理 记者 朱 旻 通讯员 孙彩萍)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