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安心做“城里人”
在云南各地,本刊记者见到了不少各具特色的“农转城”例子,其共同之处是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免去后顾之忧,安心做“城里人”。
在红河州开远市云龙社区记者看到,这里幼儿园、小学、医院、农贸市场、超市、商场、银行等一应俱全,配套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城市社区。社区管委会主任白会安,原来是毛家寨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里11个村民小组因小龙潭矿务局搬迁工程的需要,离开农村来到了城市。
“政府给建的社区是全市黄金地段,现在社区居民每个月都有补助,还享受3年的水电费减免政策。社区有保洁员、保安、交通协管员等岗位帮助社区居民就业,农贸市场摊位、商铺等招租也优先社区居民并享受优惠租金。”他介绍说,社区幼儿园是农村的收费标准、城市的教育水平,下一代们能享受良好的教育,以后将真正融入城市。
云南的户籍改革坚持自愿有偿转变。即坚持转户自主,将转户选择权交给农民,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坚持退地自愿,转户居民可以行使多项自由选择权,自愿选择退不退承包地和自己满意的退地方式;坚持退地有偿,转户后自愿退出农村土地的,按照有偿原则给予补偿和补助,充分显化土地的资产价值,增加转户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同时,“农转城”居民和城镇居民一道基本实现了同城同权、同城同酬、同城同保、同城同教。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转户居民年新增带动消费达120亿元、年增加产值56亿元左右,土地流转、林权流转、土地集中分别达480万亩、177万亩、421万亩。全省共为111.7万转户群众办理了城镇养老保险,为17.08万人办理了城镇低保,共提供就业岗位58.6万个、保障性住房25万套,转户群众的权益得到保障。
记者了解到,云南对“农转城”工作实行分类协调推进的“四分”法。
分区域布局。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接纳转入落户区域,重点建设小城镇、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同时通过在大中小城市,分类设置不同的准入标准,引导、鼓励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形成合理的城镇人口区域布局,避免农村居民“一窝蜂”涌入主城。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分群体实施。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把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农村籍退役士兵和有条件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率先转户的主要对象,带动其他农村人口转户进城。
分类型对待。侧重解决历史遗留户籍问题,包括已用地未转非人员、城中村居民、农村集中供养对象等人群的转户问题,使具备条件的农村人口都能自愿转户成为城市居民。
分阶段推进。云南省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将按“两步走”推进,分两个五年实施。第一步是2011--2015年,采取集中攻坚的方式,优先解决具备条件的重点群体的落户问题,力争每年转户120万人以上;第二步是2016--2020年,转户进入常态化,每年转户80万人以上,力争到2020年总共新增转户1000万人,城镇户籍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36%左右,城镇化率达50%左右。
“农转城”仍有难题待解
尽管成效明显,但目前云南的“农转城”工作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同享城乡待遇”等政策的落实仍需加强。比如云南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龙陵支公司在收取2013年有线电视费用时,对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等“农转城”居民按城镇居民户全额收取,引发了部分群众不满。最终,当地城乡统筹办协调按农村居民退还了这笔钱。
“各地城乡统筹办都协调解决了不少这类事情。”孙灿说,这说明虽然有文件有政策规定,但不打折扣地落实还需要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
其次,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突破和配套。目前,国家层面还未出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政策支持措施,需要国家进一步强化制度融合、城乡对接、政策衔接、措施配套等顶层制度设计。
此外,各部委制定出台一些新的惠民政策措施时,对城乡户籍人口仍然区别对待。比如,近期国家卫计委等有关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规定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人口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人口每人每月150元、170元。一些地方干部表示,在加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民生政策的制定应更多地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需要。
其三,转户居民住房亟需保障。目前云南农业转移人口处于保障性住房不足、住房公积金难以覆盖、住房金融服务几乎空白的状态。
云南调查总队的调查表明,2013年云南省农村外出从业人员中:居住用人单位宿舍的占比为15.2%,住工地工棚的占11.2%,住生产经营场所的占20%,与人合租住房的占24.3%,独立租赁住房的占15%,在务工地自购房的仅占0.6%。住房问题如不解决,将是制约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梦的一大障碍。
今年年初,云南省政府召开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全省将拿出城市保障性住房1/3的房源用于解决转户进城农民的住房问题。要让进城农民真正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仍需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