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起诉状 亲身当“原告”
法院院长“民情体验”中找了不少“茬”
老百姓维权打官司难吗、累吗?打得起官司吗?司法便民、利民、为民服务机制落实得到底怎么样?司法作风方面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近日,义乌法院院长钱建军事先不打招呼、不指定地点,以一名普通群众、当事人的身份,来到佛堂法庭开展“民情体验”活动。通过换位式、参与式、暗访式体验,随机查找问题,听取意见。
3月25日早上一上班,钱建军就带着事先设计好的一份故留瑕疵的追索劳动报酬起诉状和一张简单的欠条,驱车前往佛堂法庭。他故意把车停得远远的,自己步行来到法庭。由于来义乌工作时间不长,门卫大爷没有认出他,进行登记后,他径直走向立案窗口,以“原告”身份向工作人员递交了那份事先准备好的起诉状和欠条要求立案,并不时地询问起诉材料是否齐全、如何收费、如何补正起诉状、如何申请免交诉讼费等,亲身体验了一回“原告”起诉时的整个过程。走出立案窗口,钱建军看到有一些等候开庭的当事人、群众,便同他们进行了交谈,面对面征询他们对法庭工作的意见建议。
“刚到任时去基层,基本上都是法庭负责人坐下来汇报情况。”钱建军透露,他想要更直接地面对法庭“这个司法的神经末梢”,所以选择了随机暗访的方式。在暗访中,钱建军看到了基层最真实的一面并写下了详细的“民情体验日记”,他觉得大多数法庭庭风庭貌较好,大多数法庭人员的精神面貌、着装、仪表较好,庭审程序较规范。但在暗访中,他也找了不少“茬”。
4月4日上午,佛堂法庭接到了义乌法院办公室打去的电话,就院长钱建军亲身当“原告”参加民情体验一事作了回访,对佛堂法庭负责立案的年轻工作人员业务熟悉、解答指引规范到位予以肯定,同时对钱建军在体验中收集并梳理出的问题、意见、建议进行了反馈,要求限期整改。
“立案窗口是法院的第一窗口,工作人员要做到文明、规范服务,善于从‘假如我是当事人’换位思考。”钱建军指出,“要多在‘便民、利民、为民’上下功夫,增强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在第一窗口展示第一形象。”(通讯员 王宁)
·浙江富阳联群村依靠村民自治建设平安家园
·浙江余姚市检察院查处社区矫正领域渎职犯罪
·浙江嘉兴:“零容忍”打击严重污染环境违法犯罪
·浙江检察机关开展减假暂专项检察
·[视频]浙江公安英烈纪念墙在杭奠基
·浙江公安英烈纪念墙昨日奠基
·浙江公安英烈纪念墙昨日奠基
·浙江公安英烈纪念墙3日奠基
·浙江台州通报5起违反作风建设规定典型案例
·浙江杭州:“律师导师团”助力大学生创业
·浙江金华:因地制宜创新大调解
·浙江宁波中院院长首开实名认证微博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