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100个司法工作室成司法行政基层新触角
3年共参与排查化解纠纷3万件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红埠社区的于家两兄弟同做建材生意,门头房相连。2013年7月,两人因争门头房后面的一块三角形空地大打出手,哥哥被打伤住院。后该社区司法工作室调解员联合警务室民警告知两人三角空地归属权属于社区所有,两人均无权使用。经多次深入调解,弟弟最终同意赔偿哥哥的医药费,哥哥也不再追究弟弟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这只是青岛市社区(村居)司法工作室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在近日召开的青岛市社区(村居)司法工作室建设现场会上,青岛市司法局副局长赵纯利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像这样的司法工作室,从2011年试点至今,青岛市已建成了2100多个,共整合社区工作人员7600多人参与司法行政工作。三年来,全市司法工作室共参与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开展普法宣传4200多场次,帮助申请法律援助900余件,帮助群众代理诉讼和非诉讼案件3000多件,提供咨询9万余起,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个案1.3万多人,为维护社区(村居)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社区(村居)司法工作室设人民调解工作组、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岗、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法律服务咨询点、公证联系点、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机构,实行“一体多元”工作模式。其作为司法所向社区(村居)延伸的工作平台,依靠各区市司法局派驻力量、社区(村居)自治组织成员、人民调解员、普法宣传员、法律服务志愿者、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志愿者等,在司法所的业务指导和社区(村居)的统一协调下,协助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
据介绍,将司法所部分服务职能延伸下沉到社区,构建与司法所有效衔接的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平台,形成区市司法局、镇街司法所、社区(村居)司法工作室“三位一体”司法行政工作新机制,既可以破解司法所力量不足、工作负荷重的难题,又为司法行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基层开辟了新途径。(记者姜东良 实习生梁平妮通讯员王睿)
·安徽六安“五集中”行动化解纠纷
·“麻辣女调解”梁远平: 5年化解纠纷4000件
·2013年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纠纷943.9万件
·陈孔涛:“铁算盘”化解纠纷300余起
·福建永定化解纠纷服务旅游发展
·山东荣成:探索个性化接访模式有效化解纠纷
·山东荣成:探索个性化接访模式有效化解纠纷
·江西:去年人民调解化解纠纷21万余件
·厦门翔安法院巧妙化解纠纷 维护公平正义
·化解纠纷法院不能单打独斗
·四川石棉法院调解化解纠纷
·李小敏:依靠基层组织和群众预防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