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葬20年1.1万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今年首现3名司局级干部登记骨灰撒海
北京首次海上共祭邀请逝者家属故地追思
□记者王斌
□实习生钟馨
天津渤海湾,北京历年骨灰撒海的海域。
4月2日,110多位逝者家属又一次来到这片海域,祭奠逝去的亲人。
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在海上举办骨灰海葬共祭。
100多只蝴蝶、鸽子被放飞,它们翩翩起舞,象征着“天堂信使”;将鲜花撒向大海,花瓣伴着海风飞舞,飘落在一望无垠的海面,飘向远方……
甲板上,一家五口正在抛洒花瓣,随后,这家人向着海面深深鞠躬。他们悼念的老人于1994年去世,这一年,北京刚刚实行海葬。
老人生前就对儿子王先生说过:“我死后也要去大海,像周总理那样。”最终儿子遵从了老人的心愿。然而,二十年来,王先生却无法同其他人一样年年扫墓,只能将对父亲的思念深埋心中。
“有一年太想扫墓了,我跟妻子就报了个‘渤海游’,买了鲜花藏在包里,趁人不备的时候,偷偷拿出来撒在大海里。”王先生说,这次接到共祭的电话特别感动,有一种圆梦般的感觉。
从1994年实施骨灰海葬至今整整20年,1.1万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
北京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年前的第一批逝者家属几乎都联系不上了,有的人留的电话号码还是7位数的。这次来的大部分家属都是2000年前后为亲人办理的海葬手续。得知这次共祭消息后,很多家属主动联系,希望能够参加。“我们的大船只能容纳150人左右,非常遗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共祭优先考虑海葬距离现在时间更长、年龄更大的家属。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将建造一艘属于自己的“归海”号骨灰撒海船。新的大船最多可以搭载300名乘员,容量将是目前最大海上旅游船的两倍。大船可以满足一年撒海5000份骨灰、随行3万名亲属的出海需求。
一对中年夫妇,没有和周围的逝者家属聊天,而是在甲板上静静地站着、沉默着,没有人上前打扰。“这是一对失独夫妇,我们从登记的家属信息上得知的。”撒海活动组织者悄悄地告诉记者,“他们就一个孩子,走了,多伤心啊。”
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主任王德东告诉记者,这样的海上共祭仪式今后有望每年举行一次。明年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将在网站上提前发布通知,视报名情况增加船只及频次。
据悉,此前,北京市政府在长青园公墓建立了“骨灰撒海纪念碑”,将海撒者名字刻于碑上,今年起海上共祭和长青园的陆上共祭活动两相呼应,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另据北京市殡葬管理处有关人员介绍,经过20年的发展,北京市民对于骨灰撒海更加认同、理解和接受,今年还首次出现了3名司局级干部登记的情况。
·北京高院出台审务督察新规定 改进司法作风
·北京严厉打击伪基站收缴设备170余台
·北京高院出台审务督察新规定 改进司法作风
·北京开展缅怀公安英烈主题教育活动
·[视频]北京:环保执法再加强
·北京高院出台审务督察新规定
·北京高院出台审务督察新规定
·北京将研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立法范围
·北京司法鉴定实行两级管理
·北京稳定风险评估拟纳入立法范围
·北京销毁3万余罐进口问题奶粉
·[视频]北京:公安干警开展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