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近年来禁毒民警伤亡数逐年递增

2014-04-04 09:15: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国家禁毒办和中国禁毒基金会调研发现,近年来禁毒民警伤亡数逐年递增——

过劳死占比很大 队伍建设和保障亟待加强

国家禁毒办和中国禁毒基金会日前组织人员对2010年至2013年11月全国禁毒公安执法人员伤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禁毒民警伤亡数呈逐年递增之势。针对这种状况,调研报告指出,必须加强禁毒队伍建设,出台与禁毒警种特点相适应的从优待警措施,保持禁毒队伍的持续战斗力。

有多少禁毒民警受伤牺牲

不到三年时间,伤亡民警超过1100人,过劳死占比很大,平均牺牲年龄为41岁

调研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2012年,在禁毒工作中牺牲、负伤、意外和过劳死亡的公安执法人员有923人。其中,办案抓捕过程中牺牲10人、受伤796人,日常工作中因公死亡50人、过劳死34人,另有33名禁毒民警病逝。

从死亡的禁毒民警死因看,因公牺牲10人,过劳死亡34人,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17人,97名民警因车祸不同程度受伤。其中,35名重伤或致残,重伤致残率为36.08%。

从死亡禁毒民警年龄看,平均41岁,比我国人均寿命低32.5岁,比全国公安民警因公死亡平均年龄低1.8岁。其中,最小的18岁,最大的68岁。

从伤亡禁毒民警地域看,每个省区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伤亡情况,地域分布广,伤亡情况与毒情严重程度成正比。排在前5名的省区市依次是:广东209人、云南91人、湖南83人、广西62人、甘肃47人。

据统计,2013年1月至11月,因公负伤和死亡的禁毒民警有225名。其中,牺牲、因公死亡和过劳死24人,因公受伤201人,死亡和受伤比例为历年之最。

此外,致民警伤亡案件数量呈逐年增多之势。据统计,2010年99起;2011年120起,比上年增长21.1%;2012年171起,比上年增长42.5%;2013年1月至9月232起,比上年增长35.7%。

禁毒民警伤亡缘何高发频发

贩毒分子狡诈凶残、禁毒民警职业暴露大、训练不足与防护不匹配是主要原因,禁毒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民警心理压力大也是重要原因

调查报告显示,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和流血牺牲多,是禁毒民警的职业特点。这既是毒品犯罪国际化、集团化、智能化、网络化、武装化决定的,也是日益繁重的禁毒工作任务与各种保障相对滞后的矛盾带来的。

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禁毒民警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禁毒战线民警伤亡高发频发。

我国法律对毒品犯罪的处罚较其他普通刑事犯罪更严厉。贩毒分子遭遇抓捕时往往铤而走险,拼死对抗。与此同时,办案中民警为了固定极易毁灭的犯罪证据,必须想方设法人赃俱获,这极大地增加了职业对抗的风险。据统计,1979年以来,云南省在禁毒工作中因公牺牲55人。其中,在枪战及搏斗中死亡的占40%。

禁毒工作环境本身存在伤亡危险。在禁毒民警的牺牲原因中,交通事故是一个重要方面。缉毒办案多在环境险恶的偏远乡村或边境一线,民警办案常常要驱车数百公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相对较高。

和交通风险一样,传染病的威胁也如影随形。近年在排查吸毒人员时,云南省先后有30人被吸毒人员扎伤或咬伤。近年来,各地不断发生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抓伤、扎伤、咬伤民警的情况。

“忙!压力大!”调查过程中,民警异口同声。超负荷的工作、没规律的生活、严重透支的身体和排解不了的心理压力,导致许多禁毒民警猝死工作岗位。据统计,近几年,广东省因公牺牲禁毒民警13人。其中,在工作中猝死的有8人,占61.5%。

与亟须疏解的心理压力相比,基层禁毒民警在职业培训和职业保护方面的缺失更让人担忧。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毒情形势,理论学习、战术训练、体能提高相对缺乏。职业培训缺失和职业保护匮乏的后果不仅仅是一线禁毒民警素养难以提高,更有关键时候付出的生命代价。

禁毒过程中,枪支如何才能合理使用也是民警普遍反映的问题。群众不理解、舆论不支持等给许多民警合理用枪罩上了一层心理阴影。

目前,全国禁毒民警共1.6万名,约占全国总警力的8‰,其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据统计,贵州省每100名禁毒民警每年破案800起至900起,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同期其他警种的破案数量。

调查中,来自广东、重庆、贵州等地的101名禁毒民警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占31.68%;周六、周日经常加班的占81.19%,法定节假日无法正常休息的占70.3%。此外,101名民警中身体健康的占5.94%,亚健康和患病的占74.26%,其中患心脑血管疾病和胃病的占54.68%;经常带病工作的占77.23%。2010年至2013年,有34名禁毒民警由于积劳成疾病逝在岗位上。其中,有近半数民警在医院确诊时,已是癌症晚期。

任务繁重、考核严格加上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让很多民警吃不消,直接影响队伍的战斗力。除了加班和身体上的疾病外,来自家庭的压力是禁毒民警不得不面对的。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很多民警抛家舍业。即便回到家里,也多是筋疲力尽、补充睡眠,基本上没有闲暇时光。久而久之,与家人生活不同步、不协调,感情交流少。

如何保证禁毒队伍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与禁毒任务相适应的保障机制,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

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国公安机关登记吸毒人员247.5万名,禁毒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这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禁毒队伍建设,出台与禁毒警种特点相适应的从优待警措施,保持禁毒队伍的持续战斗力。

调研报告建议,公安禁毒部门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缉捕战术,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以提升禁毒民警队伍素质。可以依托公安或武警院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禁毒民警的实战技能培训,重点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搜查、盘查、堵截、缉捕、押解、驾驶、射击等战术训练,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同时,要适当增加警力,优化禁毒民警队伍结构。根据各地吸贩毒人员实际数量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警力,逐步缓解禁毒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的现状。有意识地补充年富力强的民警到禁毒一线工作,改变禁毒队伍年龄结构,加速新陈代谢,保证禁毒队伍后继有人。

在装备投入方面,调研报告建议要加大投入,将装备经费向基层倾斜。有针对性地加强禁毒装备的研发,配备实用性强、实战效果好的防护设备。还要根据实战需要配发、更新交通及通讯工具。

就民警个人而言,调研报告建议通过定期集中强制性培训的方式,以训代养,保证一线禁毒民警得到及时休整,并丰富和充实优待家属政策。(记者 王传宗)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