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当事人当家人,把当事人的事当家事,这不仅是司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法官必须具备的基本情怀。”这是江苏省宿迁市中级法院党组成员、宿城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怀经常在全院大会上讲的一句话。
近年来,宿城法院坚持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做起,多措并举拉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把严肃的司法审判过程演绎为温暖的司法服务过程,赢得了当事人的理解和尊重,奏响司法为民主旋律。
沟通拉近距离
“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打电话找院长。”2012年4月,宿城法院在《宿迁日报》连续几期公开院领导、所有法官和举报投诉电话后,到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说话有了底气。
“虽然院领导和法官接电话多了,牵扯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信访投诉却大幅降低了。”院监察室主任林刚谈及公开联系方式的好处深有感触。
曾经有一段时间,宿城法院执行信访投诉占到全部信访投诉的90%以上。为了拉近执行干警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2013年6月,宿城法院升级改造了诉讼服务中心,把执行局搬到诉讼服务中心,建立起立案、审务约谈、信访接待和执行“四合一”接待大厅。
“四合一”接待大厅采用开放式、全透明设计,每间办公室门上都张贴干警照片、姓名和手机号码,当事人无需登记安检可直接进入大厅。更重要的是,与办公楼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不同,“四合一”接待大厅随时置于当事人监督之下,干警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宿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汤小夫对“四合一”接待大厅做法赞赏有加,并要求在全市法院推广,彻底消除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隔阂和距离。
公开赢得信赖
“宿城法院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做法很好,望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过程控制监督,力争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社会效果!”今年3月10日,宿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田洪对该院强力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年初,宿城法院出台了《关于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实施细则》,将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建设、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细化为16个具体项目,并一一明确了具体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工作要求。
为了推进网络庭审直播、裁判文书外网公布、法院开放日、司法工作新闻发布会、失信被执行信息曝光等公开力度。今年以来,宿城法院发布司法公开通报8期、召开推进会3次,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和人员通报批评10多人次。
“必须要抛弃所有的顾虑和担心,要敢于公开、不怕出丑,只有通过司法公开这个倒逼机制才能消除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和信赖。”刘怀更看重司法公开的价值和意义。
“法院之所以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之所以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是因为司法为民从理念体现到了干警行动上、从口号落实到了办事细节中。”这是区人大副主任周进带领十几名人大代表到宿城法院调研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价值引导行为
文化决定内涵,价值引导行为。作为一名法官,要想真正做到司法为民,也只有真正把群众装进心里。
“建设归属文化,就是为了解决少数青年干警群众观念淡薄、职业尊荣感下降和集体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干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入手,建设归属文化真是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宿城法院的归属文化实施意见一出台就受到了省、市法院和市、区委主要领导肯定。因人考核制度、谈心交心制度、助推三门法官等一系列增强干警职业尊荣感、集体荣誉感和心理归属感的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真正了解到当事人所想、所盼,宿城法院每年廉政回访案件不低于15%。还邀请执法监督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法院不参与的情况下,采取电话回访、上门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意见,确保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搜集到最实在的意见或建议。
2013年宿城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2817件、审执结11251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208.35件,九项质效考核指标有六项进入“优”区间。在此之前,该院一线法官人均办案数已经连续六年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对于法官来说一年要办几百件案子很正常,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也许一辈子就打一场官司。让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仅关系到法院形象,更是关系到法律的威严。”民一庭庭长朱保东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抱怨、从不懈怠。
·江苏海安县法院高度重视案例编报工作
·江苏全面部署南京青奥会安保工作
·江苏泰兴开通126条“职务犯罪预防邮路”
·[视频]江苏无锡组织消防安全演练
·[视频]江苏:警方提醒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视频]江苏南京:旁听庭审可网上预约
·[视频]江苏南京:旁听庭审可网上预约
·[视频]长江江苏段同步巡查执法全线展开
·[视频]江苏:千钧一发 民警手臂挡刀救市民
·江苏江阴法院推行院庭长直接办案制度
·江苏苏州中院召开重点工作与媒体对接发布会
·江苏如皋市检察院:“课堂小结”防开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