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私人订制”让孩子心灵回归 基层未检工作趋个性化

2014-04-03 10:10: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2013年6月的一天,在镇江市京口区检察院未检科办公室,副科长董露被一摞刚刚送来的卷宗上“小女孩”3个字刺痛了眼睛。从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到依法对李雷、顾晨、张力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小女孩论坛”色情网站跨国传播淫秽物品案她并不陌生。在审查起诉阶段,董露再次为3个孩子“私人订制”多方社会调查,她了解到3人分别是家在天津、贵州和盐城的高中学生,表现一贯良好,却在明知该论坛系淫秽网站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好奇心,先后申请成为管理人员,对网站进行管理操作并上传淫秽视频。

    “感谢检察官阿姨对我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终于不用再被关了,6个月考验期我一定好好表现。”同样作为高中生的母亲,董露发现,在看守所羁押的经历,给本是好学生的3人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她立即拨通马老师的电话。作为“雨露工作室”4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之一,马老师在第一时间仔细阅读3人的《360度社会调查报告》,开展艾森克测试等,根据测试结果,为3人“私人定制”了不同的心理矫治方案,分别对李雷、顾晨、张力进行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马老师还发现3个家庭都存在一些教育不得当的情况,马老师又分别与3名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未成年子女的心理特点,提出管教建议,实现“双沟通”。

    “作为儿子,我对不起父母,让年老的他们为我担惊受怕;作为学生,我对不起自己的学校,本应当是在校刻苦学习却犯下了错误…”顾晨在董露和马老师的鼓励下,写了一封悔过书给父母。这是“雨露工作室”“123”工作机制第一项内容——“亲情小信箱工程”帮助亲子交流,修复家庭关系。当得知儿子被镇江警方控制,焦急的李雷父母连夜从天津驾车来到镇江,在看守所门外守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解到这一情况时,“雨露工作室”的另一成员小于,把2人接到检察院,向他们了解李雷各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安排亲情会见,缓解孩子与父母双方焦虑的情绪。

    “谢谢检察官阿姨能给我们继续上学的机会,我正在努力把落下的功课补齐,现在爸妈和我的交流都变了很多,我也发觉和他们的代沟不是那么大…”张力在第一份“电子思想月报”中这样写道。由于3人都是外地在校生,高考迫近,“雨露工作室”利用远程网络帮教,通过“雨露”青少年维权QQ,定期与孩子和家长沟通、传送为他们“私人订制”的精选普法案例、暑假结束前给他们上“开学第一课”进行普法教育等。心理咨询师马老师也会参与其中。

    “在我身上发生的这件事一定超越了任何一个认识我的人的想象力,也许讲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这完全要感谢检察官阿姨把这件事的动静压到了最小,从高墙出去,我还能继续作班长,表彰大会上又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这是李雷写来最后一份思想月报上的句子。为最大限度保护他们,“雨露工作室”联合3人所在学校、社区为他们“私人订制”了“三方保密协议”,使他们实现“无痕”回归。

    2014年1月21日,京口区检察院依法对3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考虑路途遥远,创新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向远在贵州的顾昊进行宣布。现在,李雷和顾昊正以积极的心态备战2014高考,张力已顺利毕业,帮助父亲经营着红火的生意。

    就在发稿前一天,董露收到李雷的邮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本鲜红的证书,“市级文明学生”几个金色的大字,让董露联想到秋天里金色的稻田,像是沉甸甸幸福的收获,董露的眼睛有些湿润了,可看到邮件里的一行字,她又舒心地笑了——“董阿姨,这张证书是为你私人订制的哟”。文中未成年人为化名(于叶 马倩)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