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芜湖交警自主研发接处警综合应用系统

2014-04-03 09:48: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芜湖交警自主研发接处警综合应用系统

实现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三流合一”

3月12日下午,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接到群众报警:在长江路与港一路交叉口有一辆小型轿车与一辆电动车发生碰擦事故,电动车驾驶员受轻微伤。3分钟内,民警到达现场处置,不到10分钟事故处理完毕。

“因为该事故发生在港口、鸠江、镜湖三个大队管辖交界处,以前处理此类事故,接警员需要在当事人和几个大队之间反复询问,确认管辖权后再指令出警,给处警速度带来很大影响,也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意。现在指挥中心通过‘接处警综合应用系统’的可视化平台,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就能指令距离最近的警员前往处置,确认管辖权后再移交辖区大队,大大缩短了出警时间,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出警、处警工作的满意度。”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负责人沈洋说。

“没想到交警出警速度这么快!没想到快速理赔的流程这么便捷!”这是市民王先生的由衷赞叹。同样是在3月12日下午,王先生驾车在九华中路钱桥路口与另一辆机动车发生轻微碰擦事故,镜湖交警大队民警赶到现场后,5分钟内明确责任,让双方当事人到理赔中心处理。因为约了客户,王先生特别担心耽误时间,不料在理赔中心不到20分钟,整个流程就全部结束。原来,当事故现场处置结束后,民警第一时间将处理情况和责任认定反馈到支队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接处警综合应用系统,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推送至事故平台,理赔中心民警得以在第一时间启动理赔程序。也就是说,当事人在赶往理赔中心的途中,理赔工作也已经“在路上”了。

以上两起事故的高效处理,只是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 “交警接处警综合应用系统”功能的缩影。针对传统的接处警平台功能单一、占警率高、分析能力低、指挥实战效果不佳的实际情况,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以提速提效为目标,发挥自身在科技强警方面的固有优势,组织基层民警、技术骨干就如何实现接处警工作的扁平指挥,实现指挥中心与一线警力的无缝对接深入调研论证,反复推敲实践,自主研发了“交警接处警综合应用系统”。

这个系统依托和拓展了“110”三台合一系统功能,集电话报警、巡逻、视频巡控、电子设备预警提示为一体,集群众咨询、求助、投诉,事故报警、处警,交通设施报修、维护等各类交通管理信息于一身,并全面关联警车、警员、PGS及各类单警定位信息,配合可视化警务实战平台,通过指挥中心对路面执勤民警直接下达指令,确保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拥堵时快速到场处警、快速拉动警力、快速统筹管控,并对规范处警和现场处置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此外,系统强化了数据分析研判功能,对各类交通信息自动分类、筛检、统计,自动比对、分析、研判,自动生成数据、表单、图层,为交通事故预防、秩序管理、决策执行、勤务调度等起到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系统还有效实现接口自动关联,成功实现了与事故采集系统、执法办案系统的数据对接,有效减少了信息资源的误差和流失,进一步提高了数据采集质量,实现了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三流合一”。

自2014年1月运行以来,芜湖交警通过该系统已成功处置了各类交通管理警情4517起,平均速度提高了30%,同时通过对事故多发、高发、易发时段、路段进行分析、研判,发布预警提示、进行预见性勤务拉动40余次,初步实现以客观准确的终端应用数据为依据,及时、准确地调控全市交通管理工作,形成了扁平化指挥调度、立体化防控布网、网络化整合运用、实战化精细研判的立体多维交通管理体系,有效提高了一线警力投放的针对性,实现了警力的无增长改善,提高了服务群众的速率和效能。(记者 关 清 通讯员 王 磊)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