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新疆

新疆边防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辖区50年零发案

2014-03-31 09:09: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在这里不是目标有作为才是奉献

  新疆公安边防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辖区50年“零发案”

  在中蒙边境西端,距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180多公里的蒙洛克山腹地,有一处边民世代赖以生存的泉眼——萨尔布拉克(哈萨克语“大黄水泉”)。

  这里驻扎着一个守护牧民和边境安全的边防派出所——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昌吉回族自治州边防支队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自1964年成立至今,已50载。

  不通班车、无常明电保障、环境恶劣……如此条件的边防派出所,全国也仅有几个;不过,50年无人畜越界、50年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50年无重大灾害事故……这些荣誉,对于边境线长达70多公里,管辖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的派出所而言是值得骄傲的。

  甘当牧民“贴身管家”

  全年大风天气在200天以上、只能用太阳能发电、冬季大雪封山两三个月……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所处的环境,实在不适合人类居住。

  “很多人都说‘在这里就是奉献’,但是一代代官兵并没有把‘在这里’当作目标,他们认为有所作为才是奉献。”派出所教导员马文泽说。

  派出所门前的泉眼——大黄水泉,长年不涸,官兵和牧民的生活就靠它维系。

  以前,每到春夏季节,泉眼周边就蚊虫横飞,牲畜粪便散漫周围,严重影响牧民的吃水安全。多年来,虽然常有清理,但始终从未根除。

  一定要让牧民喝上干净水!2005年,派出所自筹资金,拉来了钢筋、水泥和石头,军民联手,齐心协力修建了井台和过滤网,拉起了围栏,军民上游喝,牲畜下游饮。自此,“爱民井”成了泉眼的新名字。

  驻地自然环境恶劣,尤其是冬天,积雪封路的时节,牧民的日常生活大受影响。去年11月13日,山区里的牧民托哈塔恒突发疾病求助官兵,派出所立即组成救援小分队前往,因积雪封路,官兵们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挪了3公里。两个小时后,顺利将托哈塔恒送至医院。

  “边防派出所就像一个‘贴心管家’,服务职能远超一般派出所。”马文泽说。从人畜越界、婚丧嫁娶到牧民家中缺衣少粮,都是派出所官兵的“案头事”。

  驻地东山牧区夏、冬草场相距较远,大黄水泉是中途临时休息点。往年,牧民到大黄水泉后都是就地宿营,不少牧民落下了风湿病。为了能让他们有个安身栖息之所,2002年,派出所特意腾出两间房子,购置了电视、床及日常生活用品,设立了“爱民接待室”。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位牧民在此住宿。

  短信平台助民致富

  “近期羊绒价格呈上涨趋势,每公斤较上周涨120元,望牧民朋友密切关注价格变化。另据气象台预警,近日将有强降温天气,东山牧区降温可达10摄氏度以上,望牧民朋友提早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派出所驻地虽地处偏远,但爱民服务却紧跟“潮流”,上述温馨短信,东山牧区牧民每周都能收到,已成为当地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息。

  由于牧区信息闭塞,牲畜交易又变化快,经常有牧民因未及时了解行情致利益受损的事发生。一次,牧民拜开到山下卖羊,高估了市场价,结果一次交易就损失了3000余元,此类事情在牧区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牧区改造和边防“110”工程的不断深入,驻地架设了移动信号塔,官兵和牧民陆续用上了手机。

  为减少牧民在买卖畜牧产品时的利益受损情况,官兵探索实施了“警民短信互动平台”,发动官兵利用公差、培训时机,了解畜产品行情,并收集各类交易信息,通过短信平台定期向辖区群众发送。

  目前,短信内容已涵盖畜产品交易、养殖技术、天气预警、灾害预警、法律法规宣传及重大新闻事件等。几年来,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及时发布各种农牧信息,帮助辖区群众人均增收3000余元。

  警民共筑铜墙铁壁

  “雀仁乡牧民哈斯也提的300余只羊抵边,极有可能越界……”去年5月22日,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的接警电话骤然响起。半小时后,民警和护边员在距离边境线50米的禁牧区将羊群赶回,消除了牲畜临界的隐患。

  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管辖边境线70余公里,每年冬季,进入边境前沿放牧的牧民有500多人,大小牲畜4万余头(只),很容易发生人畜非法越界。

  “如果发生非法越界,将造成严重的涉外事件。”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所长王德重说。

  对此,每年此时,派出所官兵都会跟着牧民执勤巡逻,与牧民们同吃同住,并开展边境法律法规宣传,维护边境社会治安和生产秩序,防止涉外事件发生。由于巡逻环境恶劣,又无固定警务室,执勤官兵经常在零下40℃的情况下挤在牧民的毡房里,挤不下时,便在羊群中间过夜。

  官兵的一腔爱民心,换来的是牧民的真心爱戴,有的牧民还自觉地当起了“编外哨兵”。

  “山口大叔”赛德力,今年77岁,他的家离派出所驻地仅3公里,处在通往巴里坤、木垒和几个牧区道路的交叉点上。每天闲暇时,老人总会坐在门口,观察往来的人畜和车辆,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叫家人去派出所报告。

  赛德力担任了数十年的“编外哨兵”,先后给派出所提供各类线索200余条。现在岁数大了,行动不便,他便把“哨兵”的责任交给了儿子。“官兵守护着我们,我们也要出点力。”赛德力说。

  在大黄水泉边防派出所的辖区,像“山口大叔”这样义务放哨,与派出所官兵并肩守卫边防的牧民还有很多。

  “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牧民们只要发现可疑情况,就会骑马甚至步行几十公里前来报告。”马文泽说。这些“编外哨兵”主动担责,走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放牧不忘巡逻,生产严守法规,与官兵们共同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记者潘从武 通讯员杨博)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新疆检察官学院首开班
·新疆阿勒泰地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新疆签订综治维稳责任书
·新疆伊宁“迷彩舞蹈队”成为警营风景线
·[视频]新疆消防:真情为民办实事
·新疆高院四个住村工作组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新疆高院四个住村工作组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新疆“12·13”瓦斯爆炸事故四公职人员被查
·新疆“12·13”瓦斯爆炸事故四公职人员被查
·新疆边防破获一特大走私羚羊角案 查获1257根羚羊角
·新疆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驶入“快车道”
·新疆高速交警“双微”协作的“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