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金山银水”之称的新疆阿勒泰地区,不仅努力打造“高品质千里旅游画卷”,更实施“平安细胞”工程、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开创了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稳定和谐的社会新局面。
今年1月,阿勒泰地区被命名为新疆全区唯一的“自治区平安地区”。
今年3月2日,富蕴县食药监局与该县40多家餐饮服务企业签订了《富蕴县餐饮服务企业治安管理工作承诺书》。承诺书包括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引导顾客避免浪费、杜绝酒驾等内容;在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凡是关乎民生民利的事,都要通过“居民议事会”“社区议事会”“乡镇议事会”三级会议进行评议表决;阿勒泰地区两级法院在乡镇社区设立审务工作站,方便群众诉讼……在“平安细胞”创建工程中,阿勒泰地区针对各行业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阿勒泰地区将这一工程作为维护稳定的常态化抓手,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命名的主体全面复查验收,对不达标的撤销称号,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命名。2013年,阿勒泰地区“平安细胞”创建率达62%。
基层不强,防不胜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矛盾调处、治安防范、社会管理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综治工作中心(站),在阿勒泰地区“遍地开花”,覆盖所有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且各有“高招”。
面对不断涌入的外来务工大军,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2012年在综治工作中心建立了“阳光务工协会”,先后帮助外来人员就业189人,实现收入298万元。福海县福海镇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延伸出特色文化、日托养老、青少年教育等5个服务中心。
除了拓展,还有整合。阿勒泰地区依托村(社区)警务室建立了542个综治工作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积极整合联防队员、十户长、护边员等群防群治力量,筑牢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此外,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深入推进。2013年,全地区建设标准化警务室273个,完成总建设任务的63.3%。按照“一警三协六民兵”的要求,为农村(社区)警务室配备专业力量4000余人。
阿勒泰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占新疆边境线总长的五分之一。2013年,阿勒泰地区探索建立了“党政军警兵民”六位一体的管边控边建边工作机制,实现人畜“零越界”;先后组织开展清山、清林、清边行动50余次,有效打击了滥采乱挖行为。
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阿勒泰地区亮出三大对策:“网格化”、“信息化”和“精细化”。
“案发两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这不是传说,而是现实。阿勒泰地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各县(市)组建了专职巡警大队,24小时不间断执勤;在人员密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派驻便衣打击小分队,设置治安岗亭,建立联防自保组织;推行“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网上巡逻防控模式,实现地县乡三级联网联控。2013年,全地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0.8%。
针对流动人口,阿勒泰地区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服务双管齐下。对流入流出人员实行轨迹化动态管理,强化“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2013年,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率均达到100%,居住证办证率达99%。
如何防患于未然?需要上下齐心,形成合力。一方面是民间力量。阿勒泰市团结南路社区的“巾帼调解队”、青河县萨尔托海乡的“村民说事室”,专解邻里鸡毛蒜皮事,在当地人气极高;一方面是高层力量。全地区711个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8%,“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问题化解率达92%,对56个重大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提高调解工作专业化水平。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公众满意度直线上升,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阿勒泰地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模式已成为新疆平安建设的样本。(记者潘从武 通讯员白贵云)
·新疆签订综治维稳责任书
·新疆伊宁“迷彩舞蹈队”成为警营风景线
·[视频]新疆消防:真情为民办实事
·新疆高院四个住村工作组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新疆“12·13”瓦斯爆炸事故四公职人员被查
·新疆“12·13”瓦斯爆炸事故四公职人员被查
·新疆“12·13”瓦斯爆炸事故四公职人员被查
·新疆边防破获一特大走私羚羊角案 查获1257根羚羊角
·新疆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驶入“快车道”
·新疆高速交警“双微”协作的“O2O”
·新疆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 去年共查处火患17万处
·新疆高院邀媒体记者走基层感受司法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