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法制故事

夏纪芳:“发现”比“记录”更难

2014-03-28 16:14: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周振震

个人简介:夏纪芳,1965年生,现为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民警,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多次获奖,其中,《道口查控》获第四届“尼康杯”全国公安民警摄影大赛纪实类铜牌奖,《跃动的音符》获第四届“卫士之光”全国公安系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摄影类优秀奖。

夏纪芳出生在上海松江,从学生时代就爱好摄影。投身公安工作后,夏纪芳的业余时间少了,但他对摄影的热爱却丝毫没有减弱。在他看来,公安工作虽然忙碌却让他的镜头有了更宽广的空间。

在夏纪芳众多的作品中有这样一张照片:那是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各自抽着一根长长的烟袋,画面烟雾缭绕,老人家神情淡定而惬意。可惜的是,因为拍摄仓促,相机对焦原本应该在老人的眼睛上,却对到了烟斗上,老人面孔反倒模糊了。夏纪芳认为这是一张存在“低级错误”的照片,却意外得到多位前辈的赞赏。“拍照不必那么教条。拍人物照对焦就一定要对在人物的眼睛上吗?不一定。这要看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这张照片的重点是两位老人抽烟时怡然自得的样子,烟斗是最重要的‘道具’。虽然烟雾遮盖了其中一位老人的部分面颊,但并没有削弱和影响照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观者对照片的感悟,这样的照片就是成功的。”前辈的一席话让夏纪芳顿悟,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与风光题材相比,夏纪芳更偏爱和擅长人文色彩浓厚的题材。而拍摄此类照片的难点在于“发现”——如何发现合适的拍摄对象,如何抓住拍摄对象情绪最饱满的瞬间,等等。他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拍摄本身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可在短期内掌握;而“发现”则涉及作者的阅历及文化水平,“发现”瞬间要比“记录”瞬间更难。因此,他引用一位摄影名家的话概括了“好片子”的标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

夏纪芳常常静心观察事物,在拍摄视角选择、构图、题材等方面都匠心独具。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保期间,他被派驻G60沪昆高速公路枫泾检查站参加安保。他利用换岗休息间隙,记录了大量反映公安、武警安保的精彩瞬间,最后集结成《G60平安的地平线》世博安保摄影专辑,收录了100余幅作品,为世博安保留下珍贵的图像资料。

在夏纪芳眼中,公安摄影者的优势在于自己是警察队伍中的一员,更了解和理解警察,只要用心,就容易拍出“好片”,但同时,因为与拍摄对象长期处于同一种职业状态,也容易失去新鲜感,使创作激情减弱。此时,坚守对摄影者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努力改变一个角度,就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刘琳]